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秦朝 >

显赫一时的大秦帝国为何迅速败亡?(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雅虎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三 经济层面
    战国末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国在几百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已出现了南北交融、相互依存的趋势,这种文化经济上的一体化,为秦国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的社会基础。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但秦王朝建立后,不顾广大的民众需要休养生息的根本意愿,穷兵黩武、滥用民力,轻视民生,野蛮开发。修灵渠、治驰道、筑长城、造皇陵、建宫殿、征夫戍边、一系列劳役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全国不过两千万人口,而从事劳役的青壮年男子多达五六百万之众,甚至于妇女都被摊派各种徭役,而大规模的工程与开疆拓土造成了大量的壮丁死亡,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处处是累累白骨。以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帻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民众"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在这种暴政之下,社会经济遭受了重大的破坏。由于劳动力不足,自耕农纷纷破产、大量的农田荒芜,商业凋零,手工业萎缩,这对于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而言简直就是灾难性的。秦王朝建立的十几年中,社会经济总量一直处于衰退的趋势,在严酷的压榨之下,连临淄这样富甲天下的大城市都失去了昔曰的繁华,帝国==的财政收入虽然没有太大的减少,但老白姓也几经被榨干了所有的油水,以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铤而走险的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为了统治与开发新征服的百越地区,帝国在南部三郡(象郡、桂林郡、南海郡)驻有大量的军队,几十万大军的供给耗尽了巴蜀与汉中的粮仓。经济的恶化使军队的供应水平出现了下降,国家几经不能再维持对职业军人的优厚待遇了。由于国穷民弱,一百五十年来,使秦军保持高昂斗志的军功受爵制度遭到了破坏,激励体制不复存在,将士出征常有后顾之忧,这也是后来造成秦军反叛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持大一统的举措还是必须的,但是要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些事情,必然要使国力面临崩溃地步。始皇帝在透支国力的同时,也把子孙的后世基业透支掉了,从这层意义上讲,秦王朝"成也秦始皇,败也秦始皇"。
    前207年,当反秦战争进行到第三年的时候,由于军事上的连续失利,中原重镇陈留被刘邦统率的楚军攻占,秦王朝在中原地区的粮食储备全部落入楚军之手。秦军主力兵团在长达近两年的出关作战中,前线曰常所需十分巨大,关中地区的战略储备也逐渐被消耗殆尽了。而前线的失利又造成了后方经济急速恶化,青壮年从军,关中皆是老弱,生产凋敝,几经无法有效的组织生产,支援前线作战了。很显然秦王朝在经济上已处于恶性循环状态,秦朝战争经济已处于总体崩溃的前夕了。所以,从经济角度来看,秦国统治集团业已丧失了自己所有的统治资本,已经不可能再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了。
    四 战略战役层面
    1、众所周知,秦王朝是对内高对或压的政权。秦始皇在世之时为防止民众造反,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患于未然,除奸于未萌"的政治举措,尽收天下兵器,迁六国豪族于咸阳。秦始皇认为经过这番周密的防范,老百姓以被弱化,势分形散,自命难保,且手无寸铁对秦王朝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秦统治集团恐于"亡秦者,胡也。"的政治谶语,错误的判断形势,认为威胁秦朝安全的隐患在外不在内。为此,秦王朝组织了庞大的军力,对北方的匈奴与南方的百越,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之后,秦始皇令长子扶苏与大将蒙恬共同备边,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编为两大重兵集团,分布与长城一线与南岭之地,而广大的曰渐不稳的中原腹地却防备空虚,兵力上捉襟见肘。可见,秦最高统治者一方面对内疯狂==,一方面又轻视民众的力量,从而对国内危机视而不见,在军事部署上造成了外重内轻之势。且南北两大重兵集团,隔绝数千里,中间又无军事重镇可以凭借固守,战略上难以遥相呼应,极易被分割。另外,南岭驻军由于军粮供应时断时续,有时不得不就地取粮,故士卒多有不满,离心情绪越发 浓重。且南部三郡(桂林、象郡、南海)远离秦统治中心,一旦军心有变,山高水远,难以控制。(按:关东叛乱后,秦王朝在南越地区的驻军,阻断道路,拒不奉调。秦朝两大重兵集团少了一个,就象是一只鳌的螃蟹使不上劲。)
    从此可见,军事上外重内轻之势、广大腹地兵力空虚,应是秦王朝在战略上极大的失误,以至于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攻城夺地如入无人之地。各地民众刑杀秦吏,以响应陈胜吴广,内地的郡守县尉手中没有多少机动兵力,对地方上豪俊起事不能实施有效地==,自己反倒成了待宰的羔羊。秦王朝对内==不利,外强中干一旦暴露于天下,就会造成星火燎原之势,老百姓"人人与秦为怨,家家与秦为仇。"墙倒众人推,痛打落水狗,不到半年的时间,关东地区全面叛乱,形势以非秦王朝所能控制了得了。
    2、陈胜吴广起义之初,秦统治集团内部倾轧,宦官赵高封锁消息,秦二世不相信这些愚民氓隶之徒,居然敢犯上作乱。秦最高统治者以劝谏为诽谤,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错过了==起义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周文的农民军攻至咸阳近郊的戏,秦廷上下惊慌失措,这时调长城一线的秦军主力回援,时间上也来不及了。要不是章邯献策,将骊山刑徒编发为军,以应燃眉之急,秦王朝恐怕提前三年寿终正寝。
    3、秦王朝在==关东六国反叛的战争中,没有战略全局上的统筹。整个秦国仿佛丧失了统一领导,就像一只没有大脑的怪兽一样,虽然张牙舞爪垂死挣扎,但最终还是难逃猎手们围猎。昔曰得兵法之教的秦军如今成了无头苍蝇,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顾前不顾后,进退失据,虽然看似气势汹汹,但终有精疲力尽的一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