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天禧寺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江南大刹。元世祖忽必烈不仅赐给该寺主持“佛光大师”的尊号,而且将秦桧家族位于南京江宁县的家庙旌忠寺没收,拨给天禧寺作为下院,以壮大天禧寺的经济实力。后来,忽必烈干脆下诏将天禧寺改名为“元兴天禧慈恩旌忠教寺”,将天禧寺与元朝的兴盛直接联系起来。 唐代以后,为防止有人觊觎舍利,地宫藏有舍利一向秘而不宣,但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有一段记录还是泄露了大报恩寺琉璃塔下的秘密:正德十五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驾临大报恩寺,他进入琉璃塔底层大殿时,突然发现地下留着一个长方形的小孔。他向司值的僧人询问,僧人惊慌之中说这是“金井”(墓葬中放置棺木的地方留的小孔)。朱厚照听了面带怒容,大报恩寺方丈西林大师赶紧出面解围。他说这叫“气眼”,留此气眼是为了让佛祖舍利接触生气,保持灵性。根据这条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地宫之中藏有珍贵的佛祖舍利。 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时间内花费黄金两万五千两,用于重建维修。但是在1408年,该寺塔被人放火焚毁。明朝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夺取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为报答生母高丽(今朝鲜)人碽妃的养育之恩,在孙吴长干寺、南朝梁阿育王寺、宋天禧寺、元慈恩旌忠寺的旧址上,兴建江南巨刹大服恩寺和大报恩寺塔。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历时19年,耗银250万两,征调工役10多万人。 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纪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大报恩寺的修造,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大报恩寺在永乐、宣德年间建造,正值郑和率领下西洋船队多次远洋海外之时,因而,郑和对这项工程难以全力照顾,工程进展缓慢,弊端展现。为此,宣德三年(1428午),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此时已出洋回国任南京守备的郑和“即将未完处,用心提督”,限期完工。竣工以后,郑和还特其从海外带回的“五谷树”、“婆罗树”等奇花异木种植在寺内。 大报恩寺坐东向西,全寺整体建筑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寺庙主体部分(山门,佛殿、琉璃塔等)居北半部,附属部分(僧房、禅堂、藏经殿等)居南半部,南北两部分之间由围墙隔开。 大报恩寺北半部主体建筑中轴线布局排列有序:山门(金刚殿)—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一观音殿一法堂。香水河桥的南北两侧各置御碑亭一座,分别护于“御制大报恩寺左碑”和“御制大报恩寺右碑”。观音殿的两侧有祖师殿和伽蓝殿,观音殿后南北有画廓118间。在祖师殿前有钟楼一座,而与之对称的伽蓝殿前却无鼓楼,按中国寺庙传统的“晨钟暮鼓”及建筑式样,大报恩寺内设钟楼而不设鼓楼现象轻为少见。结合大报恩寺塔“九级内外,篝灯一百四十有六”,“—日夜费油六十四斤四两零”,使之“昼夜长明”来看,大报恩寺设钟不设鼓当有一定寓意。 大报恩寺临近秦淮河,地质稍软。在全寺建造之初,先树木桩,纵火焚烧化为烬炭,再用重器压实,“上铺朱砂,取其避湿杀虫”。全部建筑除琉璃塔外,以四天王殿及大殿最为壮丽,下墙石坛栏楯,均用白石,雕镂工致。大殿非礼部祠祭,终年封闭。明初诏刻大藏,别置藏经殿,贮南藏经板全部。各殿的尺寸,《金陵梵刹志》收录详备。 大报恩寺建成后,几经劫难。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遭雷火袭击,天王殿,大殿、观音殿、画廓一百四十余间焚为灰烬;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僧人洪恩募捐银数千两使之得以重修,清顺治十八年以后,内府及地方均有拨款修缮记载。最后一次是清嘉庆七年(1802年)修复竣工后,绘塔图并附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