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对茶有着不同的精神需求。茶宴、斗茶和茶馆就是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出现的一种茶俗,并随着时代的演进,使其呈现出仪态万千。 ⑴茶宴,乃是古人用茶宴请宾客、会聚友朋之举。 "茶宴"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成书于公元454年前后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其中提到:"每岁吴兴、 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又加上茶能提神、消食、明目、祛邪,茶成了当时的最珍贵饮料。所以,用茶宴请亲朋也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唐代天宝进士钱起的《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唐代侍御史李嘉 的《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风送王孙。"唐代诗人鲍君徽的《东亭茶宴》:"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凡此等等,都是有关茶宴的确凿佐证。特别是唐代户部员外郎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对茶宴作了全面而细腻的描绘,其内写道:"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也,诸于议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荫,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指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合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quot;序中,对茶宴的幽雅环境,品茗的美妙回味,以及令人陶醉的神态,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因负伤不能参加浙江长兴与江苏宜兴分界处境会亭茶宴无限感慨。在他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诗中谈及的紫笋,乃是唐代贡茶,它产于江苏常州的阳羡(今宜兴)和浙江湖州的顾渚,用新茶品评,相互比美,其乐无穷。而茶宴时的歌舞之乐,以及似痴似醉的情景,更让人难以忘怀。但作者因坠马损腰,卧病在床,不能参加这一盛大的欢宴,怎不叫人遗憾呢! 宋代,茶区进一步扩大,制作愈精,特别是茶形更有创新,饮茶方法也随之改变,使茶宴之风更加盛会。官居北宋户部尚书的蔡京,在他著的《太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中,还都提到了皇室进行茶宴的盛况。特别是《延福宫曲宴记》中,清楚地写道"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癸已,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指。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quot;。结果,上行下效,从官场到民间,从文坛到寺院,茶宴之风遍及全国。 近代,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又赋于了茶宴新的内容与形式。如常见的结婚茶宴,新郎、新娘用茶宴料理和茶食点心招待佳宾,在茶香鼓乐声中缔结伉俪。喜庆之际,新娘还得以表演茶艺助兴。近年来,各茶叶产销省区还有举行别开生面的探新茶宴。这种茶宴,一般在新茶伊始时举行,由专家、名流、领导参加,仿照古代茶宴仪式,进行点茶、观茶、闻茶、品茶、论茶,共同探讨发展茶叶经济的路子。其实,当今流行于湘西、鄂西一带的擂茶、桂北的油茶、西藏的酥油茶、广东的早茶,直至社交场合的茶点待客,都是古代茶宴的延伸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