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手敞口玻璃罐,公元79年前,罗马庞贝古城出土。 2 在烧制陶瓷器的实践中,古埃及人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烧制玻璃 事实上,玻璃的起源和先人们制造陶瓷器的实践密不可分。而一般认为,早在公元前3700年的时候,古埃及人就最先发明了烧制玻璃。 我们知道,陶瓷器是用黏土塑好泥坯以后,在火上烘制而成的。世界各地的先民几乎都知道这样的方法,古埃及人也不例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刚刚制好的瓶坯上,沾上了一层苏打和沙粒的混合物。结果,当瓶子烧好后,人们发现瓶子上竟盖了一层细滑而且有光泽的表面,非常漂亮。那以后,工匠们便有意识地给泥坯先涂上一层沙粒和苏打(后来又加进了些石灰)。这种混合物被炉子里的火焰熔化后,就会沿着器皿表面流淌开来,于是制成品上就盖了一层光滑的薄壳,这种薄壳我们中国人管它叫做釉。而实际上,这种釉的成分和玻璃没有什么不同。 再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有的匠人单独把沙粒、苏打等混合物放到炉火中烧制,结果就发明了玻璃! 当然,早期的玻璃都是不透明的,那时的玻璃更适合叫做琉璃。因为要想制造透明的玻璃,一定要使熔炉里的温度保持在1500摄氏度以上才行,而这是当时古埃及的玻璃匠们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们当时得到的褐绿色的玻璃,单从颜色上讲,极像烧焦了的砂糖。 古埃及人制造玻璃器皿的方法是这样的:他们用陶土制的小罐架在火上在露天烧制玻璃。这种火始终不能发出必要的高热,因此只好设法分做两次来烧炼。最后,又粘又稠像加了砂糖的蜂蜜一样的玻璃熔液烧制出来了,但这只是制造各种器皿的原料。如何把这种玻璃“面团”造成瓶子呢?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方法:玻璃师傅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铁棍,一端装着一个泥沙制的圆球。玻璃熔液做好后,玻璃师傅一刻也不耽误,立刻把铁棍上的泥沙球放进玻璃熔液中滚动,均匀地“粘”上一层玻璃熔液。等到玻璃熔液冷却后,再小心地把铁棍旋转,弄碎里面的沙球,拔出铁棍倒出沙子,一个圆球形的玻璃器皿就造出来了。 光凭这番描述就可以想见,当初制造这样一个玻璃器皿是多么的不易,也就难怪当时玻璃的价格和宝石也差不了多少。 3 公元初年古罗马人发明的吹制玻璃法,是玻璃生产的革命性变革 公元一世纪初年,一位不知名的罗马匠人做了一根细长的铁管,管子的一端略略敞开,另一端装了一个木质的“烟嘴”,好保护嘴唇不致被烫伤。这个发明十分精巧,从那以后两千年的时间,人类所用的一切玻璃物件,都是用这种原理吹制出来的。 古罗马人吹制玻璃器皿的方法是这样:把玻璃泡放在一个金属的模子里。这种模子的内壁上刻有所需要的图案。玻璃匠把吹管的一头蘸了玻璃液,就把这一头插入在模子里,用力在另一头去吹,玻璃泡就在金属模子里扩张开来,紧紧地贴附在模子的内壁上。这样一来,模子内壁所有花纹都印在这热玻璃上了。凝固以后,玻璃便永远保持着这个外形。匠人把模子打开——它原是可以打开的,就可以把吹成的瓶子取出来。 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出各式各样的玻璃物件来,它们又漂亮又精致,而且玻璃壁很薄。更重要的是,透明的玻璃终于可以实现了。 玻璃吹管的构造这样简单,为什么古埃及人没有想到呢?原来,古埃及人还没有学会制造液体玻璃,而要想把浓稠的玻璃“面团”吹成器皿,是不可能的。 古罗马人已经不是用陶土罐子来烧制玻璃,而是用砖块砌成的玻璃熔炉来炼制了。因此,他们的玻璃已经熔化成了像牛奶一般稀的液体,和现代的情形一样了。 古罗马的吹玻璃匠会制造精巧的小玻璃瓶,它们叫做“泪壶”,当时只有贵妇人才佩带这个东西。壶里藏的当然不是眼泪,而是名贵的香水。 精致的小瓶很难制造,更难的是制造玻璃大桶。桶是盛酒用的,里面可以容纳下一个成年人。我们很难想像当时的古罗马工匠是怎样吹得动这重量在一百公斤以上的大玻璃泡。大约是五六个人同时来吹的吧。 虽然古罗马人发明了吹制玻璃的方法,让玻璃器皿变得精致和漂亮。但在当时的社会里,玻璃仍然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能享用得起。就像当时古罗马一位演说家说的那样:“谁的家里没有玻璃的装饰,谁就是个穷人。” 而且,古罗马人对于玻璃的使用仍然是有限的。比如,他们还不会用玻璃来制造镜子,也不会制造窗户玻璃,更别提什么眼镜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