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二宝出在歙县 古徽州确实不同凡响。中国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出在歙县:歙砚和徽墨。今天被中国人尊为国剧的京剧,也源于徽剧,而没有当初的徽班进京,也就没有现在的京剧。如果这还不够显示徽州文化的“伟大”,还可以加上徽菜和徽学这一与“敦煌学”和“藏学”平起平坐的三大地方学派。 小时候对歙县的认识,可用一个“穷”字来概括。读初中时,看到校门口卖山芋(红薯)的,总要盯着看半天。虽然才五分钱一斤,可是那时口袋里连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只能将口水往肚里咽。“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当时的写照。但也正因为徽州穷,所以当父母的再苦,也要供孩子读书,为的是读了书可以走出徽州,在外混出个人样来,再荣归故里,光宗耀祖。也正是这个“往外一丢”,竟然丢出两个国家主席和中共总书记──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及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还有现代著名学者、中国自由主义先驱胡适也是绩溪上庄村人,以及曾在中国无所不在的徽商及“无徽不成镇”的美誉。 地少人多往外一丢 徽州地处山区,地少人多,自古以来男人长到十三、四岁,就要到江苏及浙江等发达地区学生意,也因此才有“往外一丢”的说法。 从古到今,歙县确实有太多的人“光宗耀祖”。许国牌坊是最耀眼的证明。这座八脚牌坊由青色茶园石建成,由明朝万历皇帝为旌表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许国而建,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幸存的八脚牌楼。 立牌坊是古代树碑立传的形式,这些牌坊也不是随便什么人想立就立的,必须由皇帝批准。徽州各种名目的牌坊之多,也是全国之最,有“中国第一牌坊城”之称。据不完全统计,徽州府境内仅歙县一地,就有经历代皇上御赐而建的各种牌坊182座,其中县城就有82座。而散落在乡间的牌坊,又数棠樾的牌坊群最为有名。棠樾古村位于歙县与黄山市之间,是鲍氏家族聚集地,村内有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其中明朝建三座,清朝建四座,全部由皇帝亲赐而建,按忠、孝、节、义依次排开,每一座牌坊都叙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个村子里就有七座经皇上御批而建的牌坊,在中国极为罕见。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题联赞叹:“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村”。这里还有中国仅有的一所女祠。鲍氏家庭的慈孝,在明、清时期便已全国闻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