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辽金"胡洞"?明时"衚衕"?揭开胡同起源之谜(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坊巷钩沉◎
    “水井假说”遭到质疑
    近年来,随着对胡同研究的深入,珍藏古籍和考古成果不断被发掘,“水井假说”遭到质疑。比如“假说”认为,北京地名中有二眼井、四眼井,可能就是元代用蒙语称井为“胡同”的证据。事实上,“四眼井”指井有四个井口,在元朝以前已存在。如杭州的四眼井、六眼井,为唐邺侯李泌所开六井之一;安徽池州市“包公井”,又称四眼井,浚于宋代包拯任池州知州时,以上城市中的四眼井均在元以前得名。四眼井还是宋代标准的水井形式,在建元前300年已绘入《清明上河图》中。可见,这些地名与蒙语没有关系。
    在北京历史上,最早对胡同进行介绍的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张爵编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
    《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记述了明北京五城33坊的名称、位置和各坊的街巷胡同。在这本书自序里,张爵特别叙述了自己编写的过程,“予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衚衕亦书之,取其大小远近,采葺成编”。由此印证这样一个事实:张爵虽收集北京的胡同,但却不是胡同二字的创始人,只说明从明代开始,才把流传在坊间的胡同记载到文书里,使胡同成为正式行用的街巷名称。不过明代胡同的写法,比现在复杂,在胡和同这两个字外面都加有“行”字,写成“衚衕”,表示胡同是可以让人随意行走的小巷。直到清末,因衚衕两个字写起来不方便,才有了简写的“胡同”。
    1957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蒲黄榆发现了张爵和他妻子王氏的合葬墓,同时出土了长达1200多字的墓志铭。根据墓志铭记载,张爵字天锡,别号省庵,又号竹坡,生于成化十一年(公元1485年),卒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他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正德年间张爵充兴王府书办,兴王朱厚熜被立为皇帝后,以张爵“扈驾有功,书办年久,升锦衣卫,实授百户”。此后,张爵一直任职锦衣卫,由百户而升千户、指挥检事、指挥使,曾在锦衣卫东司房理刑,以缉捕功升指挥众事提督象房。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以后,张爵“掌街道房事”,专管京城坊巷街道。
    张爵是北京人,又专管京城坊巷街道的事情,可以说是研究街巷胡同的绝对权威,也正因为他这身份,才有机会接触到有关机要资料。所谓“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表明这些资料都出自锦衣卫街道房的档案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