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几点思考 北京南锣鼓巷已由原来的居住区发展成为旅游文化休闲区域 北京烟袋斜街 朱自煊 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已开展了3届。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共评出3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量多面广,影响很大,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3年来,我有幸参与此项活动,有不少收获和思考。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实质上是历史街区的评选。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包含了3个层次,即名城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历史街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其中,历史街区保护是重点,由于它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既展示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色,又体现出名城的活力和文化传承。这3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工作抓住了这一本质,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评选的标准,并把专家推介和群众投票结合起来,一届比一届红火。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3届活动共评选出30条名街,加上每届还有5条入围街道,共计45条。另外,各地每年还有数百条街道积极申报,这就为国家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街区和遗产,成为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之后又一重大举措。 第二,通过每届评选和挂牌等活动,提高了有关省、市领导、广大市民和媒体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逐步完善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针,加强了对保护原则和方法的认识。 第三,活动积累了经验,并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运行机制,相关人员培训和加强保护条例、法令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使活动得到更有效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接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20多年来,感受最深的是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和生活的延续性的过程中,矛盾最多,也难把握。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 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是历史街区保护的3条原则,其中历史的真实性是基础。通过3届评选,这几条原则愈加清晰,在保护方法上也明确以保护整治为主,反对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拆真造假。评选出来的30条“名街”也都体现出这些原则,并各具特色,可以说大方向已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例如:在历史建筑的整治方面,是坚持真实性还是随意性?拿传统商业街来说,两侧店铺的立面,从檐口、门窗、栏杆到门槛,各地都有自己传统的做法和特色,包括其格式、文样、材料、色彩以及比例、尺寸等,都有章可循。然而,在整治过程中,各地并没有严格遵守,有的为了提高档次,进行更新改造,还有的模仿外地风格,结果便是丧失了历史的真实性。这种“渐变”开始可能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一旦成风,便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比如,安徽黄山屯溪老街两侧传统立面总体上保持了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但也一度出现业主翻建时,搬用浙江东阳木雕手法的情况,与老街传统立面格格不入。我们发现后,就请黄山市设计院一位对徽派建筑颇有研究的总工程师进行严格把关。因此,当地规划部门规定老街所有商店立面翻建时,必须经过这位总工程师同意,进行把关。国外也有类似做法,日本的传统建筑物群地区(相当于我们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手册中,严格规定了街区的立面形式,包括格式、材料色彩及其细部做法。一般提出三四种形式,供居民选择。这些样式又都是从该地区历史建筑中提炼出来的。手册中还规定了奖惩办法,按规定进行的,可得到政府巨额资助,反之要进行处罚,从而保证了街区历史的真实性和风貌的完整性。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特色 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还体现在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和环境细部上。为此,当年北京进行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时,特别强调对街区肌理的保护。比如,所有胡同两侧四合院的房基线都不能改动,从而保证了街区传统的肌理和空间尺度上不遭到破坏。此外,胡同内部空间细部处理也很重要,如绿化植被、门牌、公共告示等设施。 日本中部滋贺县高山市的经验就很值得推广。高山市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历史古镇,它的历史街区高山三之町除了得到很好的保护外,还对街区入口、桥头等空间节点进行了细致处理,他们称之为“街角设计”,由于采用手法和材料均来自当地,既美化了环境,又凸现出当地传统特色。 保护生活延续性和街区活力 历史街区之所以被称为活的历史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生活的延续性。这里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要使街区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层是历史文化要通过原住民得到继承与传播,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也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少历史街区在历史上都曾辉煌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很好地保护与继承。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历史街区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我认为,应以保护为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二是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例如,有一类历史街区是以重点文保单位为主,特色鲜明,如北京国子监历史街区、福州三坊七巷等,结合时代需要,继承与创新能做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也有一类是随着时代前进和城市需求,城市功能产生重大变化,如北京南锣鼓巷,由纯居住区发展成为文化休闲区,成都宽窄巷子也是类似的情况。这与名镇、名村一样,功能转变,活力增加。其中,应强调社区主要功能仍需保持好,如南锣鼓巷两侧胡同仍为居住区。还有一类街区功能依旧保持,但两侧店面全部改造、拆旧建新,如北京东西琉璃厂,是否仍可算作是历史街区,大家看法不一,存在争论。 掌握好“度”是关键。“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之所以能得到各地领导和市民的关注和支持,很重要一点是“名街”会给城市带来荣誉和效益,为城市和社会带来活力,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喧宾夺主”会改变历史街区的性质和特色,影响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例子在全国也有许多。对待历史街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人类社会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永续发展。 原住民问题,不能忽视。原住民是历史街区的主人。生活改善是为他们,文化传承要靠他们。如,北京什刹海历史街区是北京古城最大的一片,有几万人口,他们是老北京居民生活的一个缩影。上世纪90年代开辟的“胡同游”,一直是北京旅游中的一个亮点。游客乘坐三轮,逛胡同,到四合院中与老住户一起包饺子,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设想把老住户都迁出去,就失去了什刹海市井园林这一重要特色。当然,这样大的社区,目前已人满为患,也需要迁出一些人口,才能改善整体的居住条件。重要的是把原住民留下来,他们已和文化遗产融为一体。 再如,安徽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中有一处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旧城内一处靠山的纯居民区,斗山街是一条很窄的长巷,西面是深宅大院,有不少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是重要的旅游景点;东面都是普通住宅,其外立面处理采用徽派马头山墙,里面却都是现代住宅布局。住户和游人互不干扰,新与旧和谐共处,相映成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