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放开门爆竹俗称"放开门炮仗"。旧时,此举寓有驱邪除疫和"高升三级"之意。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竹早发财"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 绍俗家家户户贴春联,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新正开笔,诸事大吉"之说。旧时,春联多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套语。如今,春联仍书吉语,但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接神。旧时,放开门炮仗后,即于厅堂置汤团、茶叶、水果等供品,家长率家人整肃衣冠拜天地菩萨、灶司菩萨等,祈求神灵保佑,新年万事大吉。如今,此类寓美好祝愿于偶像的迷信习俗已经少见。 吃福橘、汤团、如意糕和喝元宝茶。旧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循俗先吃"烟火食"(即以柴火烧煮之食物)后方可开口说话。如今,通常以汤团、如意糕作早餐,并吃福橘。新正,主家习以元宝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榄、蜜枣等,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 拜年又称"拜岁"、"叩岁"、"贺新年"。旧时,男主人先率晚辈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随即返归自家厅堂叩拜除夕所悬先祖遗像。然后,晚辈按辈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长。晚辈向尊长祝福,尊长回施教诲及祝愿。最后,晚辈间交拜贺年。其时,子弟一边鸣锣击鼓(俗称"敲年锣年鼓"),一边绕圆圈行走,以相娱乐。如今,拜年遗风犹存,但礼仪大为简化。 正月初二起,携桂圆、荔枝、美酒、白糖和糕点等礼品走亲访友,巷贺新禧。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礼。此俗大抵以早为敬。1950年起,人民政府提倡文明过节。元旦至春节期间,绍兴城乡普遍开展拥军爱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及慰问退休干部、职工等活动,同时举行各种联欢会、联谊会与文娱表演及体育竞赛等。 走喜神方 正月初一开门出行,旧有"走喜神方"之俗。行前,须从历本寻出喜神所在方向,后循此方向而行。如历本言"大利东北,不利西南",则自家门出发,向东北方向进发,而不朝西南方向举步,以此求得喜神护佑,获取佳运。此俗今废。 数罗汉旧时,有于正月初一到府城开元寺数罗汉之俗,意在卜全年凶吉,且为自娱。开元寺罗汉时,须按先跨入罗汉堂之脚,确定数罗汉方向。若左脚先跨入,则自左至右按本人年纪岁数,一岁一尊,数至与已岁数相同之罗汉,即以其名号、神态卜新年之未来。如是长眉罗汉,便为长寿;如是伏虎罗汉,则身体健壮。 赶鸡睡实系"赶紧睡"谐音,意指正月初一夜须提早上床安睡。节前人们忙碌多日,正月初一又起庆特早,小孩亦因连日玩耍,十分疲劳,故晚饭后即提前将家禽赶进埘舍,早早关门安歇。此俗沿袭至今。 禁忌春节期间,为求吉利而忌讳甚多。如忌扫地、倒垃圾,怕扫除和倒掉财气与运气;忌动用刀、剪,怕遭皮肉病痛之苦;忌食稀饭及汤,以防出门遇雨;忌打破碗、盆等器皿,怕破财,倘有失手,则须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借以消灾自慰,还忌吵嘴,忌倒马桶、夜壶,以免亵渎神灵。最忌讳提及"死"、"穷"等字眼。大人怕小孩多嘴失言,多于年内即行训诫,并张贴写有"童言无忌"、"百无禁忌’字样之红纸条。此类忌讳多带迷信色彩。以上禁忌之俗,今已逐渐淡化。 吉语求乞。往昔,绍兴有谚云:"讨饭是年初一到年三十夜"。乞丐于春节期间,以"送摇钱树"、"跳泥神"、"跳黄牛"、"羊扫地"、"讴顺流"等方式求乞。"讴顺流",通常为两丐合演,一人提竹篮,另一人捧巨型纸质"。金元宝",于户主门前,抛接"金元宝"。 五路日。五路者,五路财神也,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诞日。是日,商家均有接财神之举,祈祷财运亨通,利市百倍,并自此日起开门营业。一般人家,亦有供奉财神者。此俗今废。 迎春。绍俗重农桑,每于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牛活动。是日,"自府县以下之官吏,均高车大马而出","备有春牛太岁",以"占来岁农事之如何"。春牛有鼓乐前导,差役鸣锣开道,旗伞仪仗相随,太守或知县辈"父母官""持竿而驱行",地方士绅鱼贯相送,观者如潮。及至农村,农民笑脸拱手相迎,以迎接"父母官"所送春牛,作为农事伊始标志。自此,农民结束春节期间娱乐,着手备耕生产。 在绍兴府城,则"于立春前一日,府县粮捕厅各官皆朝服仪从,出五云门迎春于东郊,舁芒神土牛入城,置府署。土牛之色依钦颂历本所载《春牛图》而画,黄为谷,赤为日,青为风,黑为水,以占水旱丰歉。迎春之次日,击碎春牛,乡人拾其土块归而藏之,冀得畜牧神植之兴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