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羌族的住房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羌族人民大多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每寨三、五家至十家不等,但三、五十户为一寨的居多。
    住房平面呈方形,顶是平的,用乱石碎片砌成。石块之间不用石灰,只用泥土粘连,墙间不用木柱,砌得平直整齐,外观很美观。一般房屋共分三层(有的是二层),用独木截成锯形的梯下上。中屋住人,除卧室、贮藏室外还有火塘锅庄。上层贮物,下层圈养牲畜、堆放杂草、沤粪。屋顶上搭木架子存放玉米,设神龛供白石神。屋顶作脱粒和晒粮食之用,是良好的晒台。上层的房屋,人居楼下,楼上贮粮及堆杂物,牲圈另设置于屋外。一室内用具简单,仅有木床、桌、橙等。家内活动多在住宅中心的火塘锅庄周围。锅庄系一铁质或钢质的三角架,供饮食之用。锅庄上方供奉着祖先的灵位。客至,即让坐于锅庄之旁。全家饮食、聚会、节日歌舞以及祭祖都在锅庄周围。像藏族的锅庄一样,羌族的锅庄亦严禁触动。近汉地者煮饭烧水不用锅庄,而用汉式锅灶,但仍设火塘。
    羌族自古以来有梁不建碉楼的习惯。《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说:“羌族先民冉驼,众皆依山居上,累不为室,高者至十余文,为邛笼”。唐人李贤注说:“邛笼,碉也”。顾炎武《天下都国利病书》说:“威、茂、古冉驼地”,“累石为碉以居,如浮图数重,门内以楫木上下,货藏于上,人居其中。。畜圈于下,高至二三丈者谓之鸡笼,十余文者谓之碉”。直到现代,羌族人民依然建造这种累石而成的碉楼,羌民的住房,实际上就是这种碉楼的一种,它的结构仍然和明代顾炎武所记的完全相同。高十余文的石雕,在羌族地区也比比皆是。一般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下宽上窄,呈梯形,下墙厚一米左右。顶部盖瓦或木板,有六、七至十三、四层高。上细下粗,四壁筑有枪眼。多数村寨都有这种碉楼一个或几个。它是历史上羌族内部以及羌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相斗争的产物,一般都修筑在交通要道,山脊的梁上或村落的中心。羌族老人说,这种碉楼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和械斗的,用以观察敌情,指挥作战而建造的。
    用极不规则的乱石建碉不用石灰而只用粘土泥巴接缝,在堆砌技术上难度极大,但羌民可信手砌成笔直光华的高达十余丈的房墙,历经百年以上风雨,地震和枪弹的袭击而不倾塌,这在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上是一种奇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