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以前的苑囿,其主要特点是气派宏大、豪华富有,在内容方面尽量包罗万象。而艺术性还处于初期阶级,既不可能富有诗情画意,更不可能考虑韵味和含蓄,也没有悬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没有过多的政治束缚,当时的文化思想领域也比 较自由开放,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加之文学绘画等方面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美从直观、机械、形式的认识中有所突破,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巨大的花园、崇尚富贵、铺张罗列,而是追求自然恬静、情景交融,这为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是一个崭新的开拓。 隋朝的宫苑(公元58l~618年)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以荒唐著名的皇帝,隋朝虽短,但在我国建筑史上却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眩目的建筑作品。如大运河,今天仍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兴建大兴城(即唐长安),以空前的规模与布局独步世界城市;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无论是从工程结构还是艺术造型,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杰作;敦煌、龙门等石窟,表现出佛教艺术民族化的新趋向。 隋朝极盛时期的版图,“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目末(今新疆目末县),北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隋书》卷29《地理志》)。 隋朝也大造宫苑,隋炀帝所修的显仁宫,“周围数百里。课天下诸州,各贡草木花果,奇禽异兽于其中”(《隋书》卷24《食货志》),“五年,西巡河右。……帝乃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夜服车马不鲜者,州县督课,以夸示之”(同上),“登极之处,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隋炀帝大业元年(606年)在洛阳兴建的西苑,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关于西苑十六院,《大业杂记》中记有延光院、明彩院、合香院、承华院、凝辉院、丽景院、飞英院、流芳院、耀仪院、结骑院、百福院、资善院、长春院、永乐院、清暑院、明德院,每院开东、西、南三门,门开临龙鳞渠,渠宽二十步,上跨飞桥,过桥百步即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异草,隐映轩陛(台阶)。另有逍遥亭,结构之丽,冠于古今。十六院相互仿效,每院置一屯,每院置四品夫人一人,有宫人管理,养猪、牛、羊等,穿池养鱼,为园种蔬菜瓜果等无所不有。另外筑游观数十、或泛轻舟画舸,习采菱之歌,或升飞桥阁道,奏游春之曲。 从西苑总的布局内容不难看出,是以人工叠造山水,并以山水为园的主要脉络,特别是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个苑中之园,使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丰富了园景。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筑,隐露结合,是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形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建筑。每个庭院虽是供妃嫔居住,但与皇帝禁宫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以后的唐代宫苑带来较大的影响。 唐代宫苑(公元618~907年)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国富民强,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达到高峰的体现,仅据《全唐诗》所收录,诗人达2200余人,诗歌近五万首。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唐诗的内容涉及到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艺术方面,有位于河南洛阳城南的龙门石窟寺艺术,龙门山从北魏开凿迄于唐,现存石窟1852个,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莫高窟(敦煌石窟、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东南,现尚存四至十四世纪壁画和雕塑的洞窟492个,其中尤以隋唐时期为最多。它不仅是瑰丽的艺术宝库,也是当时某些社会风貌的写照。 在绘画方面,阎立本、阎立德兄弟为隋唐间著名的艺术家,绘有反映汉藏友好关系的《步辇图》等。擅长绘山水画的李思训、画佛道人物的吴道子等。书法方面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柳公权,笔画清劲遒美,人称“柳体”。 这一时期的园林也大为发展。北宋时期的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提到,唐贞观开元年间,公卿贵戚在东都洛阳建造的邸园,总数就有一千多处,足见当时园林发展的盛况。唐朝文人画家以风雅高洁自居,多自建园林,并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追求抒情的园林趣味。说园林是待,但它是立体的诗;说园林是画,但它是流动的画。 中国园林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如白居易、王维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后因五代十国的战乱,池塘竹树被兵车蹂躏,皆废而为丘壑,高亭大榭也都为烟火焚燎化为灰烬,唐代洛阳的园林艺术可以说是“与唐共灭而俱亡”了。 王维(公元700~760年)知音律,善绘画,爱佛理,以诗和山水画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晚年在陕西蓝田县南终南山下作辋川别业。据《唐书》载:“维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歌湖,竹里馆,茱萸汴,辛夷坞”。《山中与裴迪书》中有:北泺玄霸,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网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水,明灭林外。深苍寒犬,吠声如豹。……步厌经,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卷山可望。轻倏出水,白鸥骄翼。这种入画的描绘再从《辋川集》的诗句中,更可体会到王维别业的诗情画意了。 华子冈有:“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等诗句,说明园林建筑建在山岭起伏,树木葱郁的冈峦环抱中的惘川山谷,隐露相合,是王维很得意的好居处了。在文杏馆一景有“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用文杏木作栋梁,香茅草铺屋顶的文杏馆是山野茅庐的构筑,更富山野趣味了。 另外还有以树木绿化题名的辛夷坞、漆园、椒园等。虽然惘川别业今已不复存,但但从题名和诗情来看,辋川别业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别业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未必胜过南方,但由于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再加上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有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 一代诗人白居易也像王维一样,游庐山时被自然景观所吸引,营建了庐山草堂。堂前有平地广十丈,中为平台,台前有方池,广二十丈,环弛多山竹野卉,池中种植有白莲,亦养殖白鱼。由台往南行,可抵达石门涧,夹涧有古松老林,林下多灌丛萝。草堂北五丈,依原来的层崖,堆叠山石嵌空,上有杂木异草,四时一色。草堂东有瀑布,草堂西依北崖用剖竹架空、引崖上泉水,自檐下注,犹如飞泉。草堂附近四季景色,春有杜鹃花,夏有潺潺门前溪水和蓝天白云,秋有月,冬有雪。阴暗、显晦、晨昏,千变万化各有异景,犹如多变的水墨画了。 唐朝所建著名园林之一是华清官,至今保存比较完整。它位于陕西临潼县,离西安东约王十公里的骊山之麓,以骊山脚下涌出的温泉得天独厚,和以杨贵妃赐华清池的艳事而闻名于世。华清官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是因地制宜的造园佳例。这里青松翠柏遍岩满谷,风光十分秀丽。绿荫丛中,隐现着亭、台、轩、榭、楼、阁,高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登上望京楼,还可远眺近览,远望山形,犹如骊马,故名“骊山”。造园家利用骊山起伏多变的地形布置园林建筑,大殿小阁鳞次栉比,楼台亭谢相连,奇树异花点缀其间,风光十分秀丽。尤其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犹如给青秀山岭抹上一片金色,更加神奇绚丽。所谓“骊山晚照”,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宫苑中的华清温泉,发现于三千年前的西周。从周幽王在此修建骊宫起,成为秦、汉、唐代帝王游乐沐浴的离宫别苑,其中尤以盛唐时修建的华清宫建筑群规模最大。当年唐太宗利用温泉水建温泉宫,至唐玄宗时改为华清宫,并利用泉水建成华清池。水面有分有聚,以聚为主,则给人以池水漫漫,清澈开朗,深邃莫测之感;以分为主,则产生虚实对比,萦徊曲折,无限幽深之意境。 这里春天山花烂漫,重峦叠翠。入夏,一池湖水,凝碧浓绿,凉爽宜人;秋日,枫松相映,灿若明霞;隆冬时节,白雪银妆,娇娆迷人。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天四时景色各异。 华清官本身是一宫城,占地二千平方米,其形方整,由宫殿、亭阁、回廊组成。宫殿座北面南,为高台建筑。进华清宫西门,就是九龙汤,堤上排列着九条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石龙。出九龙汤南小门,东行百余米,有著名阿房宫遗址和贵妃池。在贵妃池南面不远处,山势陡峻,攀缓而上,可见平地一片。据说,这里曾是唐代长生殿遗址,“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即是诗人白居易在著名的长诗《长恨歌》里所写的唐玄宗和杨贵把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的地方。园林与传说,文化历史相结合、而使得华清宫这一园林艺术而著名,人游其中,叫人顿生怀古之幽思。 除华清宫、长生殿外,还有朝元阁、集灵台、宜春亭、芙蓉园、斗鸡殿等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官苑,专供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等宫室权贵们奢侈享乐,悠游林泉。 华清池仅是华清宫城中的一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尽沧桑,唐代宫室虽然多已废弃,而天然的温泉依然长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