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食新”。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上官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天气也变得愈加炎热。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小暑前后的天气特点,民间形成了一系列饮食养生习俗,“比如有的地方会喝羊汤补充阳气,祛除湿毒;为了庆祝新粮收获,人们还会举行一些祭祀仪式“。 小暑意味“小热” 季夏时节开始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从字面意思来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即为“小热”。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此亦有阐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古人还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而由于小暑前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同时,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高温天气虽然会让人感觉有些不适,但有利于作物生长。”高巍介绍,伴随新粮食的收获,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祭祀仪式,比如祭天、祭地等,“部分地区还有祭祀五谷大神的习惯,体现了先民良好的感恩传统”。 喝羊汤补阳气 饮绿豆沙、酸梅汤消暑 小暑后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消耗大,养生就变得十分重要。高巍说,由于高温高湿的影响,过去认为人的阳气丧失较多,所以要在此时适当进补,“比如喝羊汤滋补身体、补充阳气,也取‘羊’与‘阳’谐音之意。这个习俗在山东、西北等地均有”。 在“小暑”前后还有一个重要节日,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天贶节”。高巍说,过去人们还讲究要在天贶节吃“六种面”、六种“浇头”,“所谓六种面,实际上就是不同类型的面,北京就有削面、抻面、饸烙面等等”。 高巍说,之所以有这个讲究,跟闷热天气有关,“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胃口不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丰富面食品种,让人们多吃主食。同时,还会饮用一些诸如绿豆沙、酸梅汤之类消暑的饮料”。 “此外,由于很多地方小麦已经收获,人们也会在这一天吃饺子,要用新鲜面粉做,有‘食新’之意。”高巍说,“食新”除了指食材新鲜之外,还有战胜“苦夏”的意味,“即用新的东西去战胜夏天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