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婚姻,在早期曾有男女双方自由选择,父母不加干预的现象。通过对歌结友、相识、相知等恋爱活动,彼此情投意合,就可互赠信物,以示定情。直到清末,贵州遵义一带仡佬族较为聚居的村寨,每年春节期间,男女青年要到“耍房”和山坡上去对歌。黔西、大方一带仡佬族村寨附近的石峒,也是对歌的场所。同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仡佬族地区长期而普遍存在,这与仡佬族地区经历了长时期的封建社会有直接的关系。旧时,仡佬族地区盛行姑舅、姨表婚的传统习俗。贵州安顺、平坝、贞丰等地的仡佬族舅姑表亲习俗比较严格。若亲舅无子,则须嫁与堂舅或远房堂舅之子“否则终身不得嫁娶”。安顺、平坝等地近虽有所松弛,但贞丰等地则仍严格实行。贵州普定、关岭、六枝等地仡佬族,却盛行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姑舅表亲制,即舅家女常为姑之媳,大方仡佬族男女婚姻也以姑表亲为优先,称为亲上加亲。但这种姑表亲是不全面的,姑之女要优先给舅家为媳,同时舅之女也要优先给姑家为媳。舅或姑家无子,或双方子女间年龄过于悬殊,或不愿娶对方之女为媳时,该女可以另嫁他人。黔西、关岭、贞丰、正安、道真等地仡佬族实行姑表亲外,同时也有姨表亲。出嫁的俩姐妹如果先后怀孕,双方常商定:生下的分别为男孩、女孩,长大后定结为夫妇,不得反悔。姨表婚往往以指腹为婚的形式缔结。无论姑表婚或姨表婚,都是属于近亲血缘婚配,不利于民族人口的健康发展。 仡佬族不同支系互不通婚,一般都在同一支系间进行婚亲关系。贵州平坝大狗场和安顺湾子寨的披袍仡佬族与普定窝子打牙仡佬族的姻亲关系为数极少。平坝大狗场和安顺湾子寨相距七八十里,都属于披袍仡佬支系,这两地常互通婚姻。仡佬族一般实行同姓不结亲的习俗。 仡佬族的婚姻缔结,各地习俗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要经过说亲、订婚、结婚三个阶段。 提亲 除少数地区规定在农历七月或逢双月内进行外,大都无固定时间。男家托媒提亲,要请媒人带去一壶酒,或加上几个大糯米粑作为礼物。女家一看来人所带之物,便知是提亲说媒约,招呼客人入座。主客双方对坐闲谈,闭口不言亲事。到告辞时,媒人说:“你煮着酒,等我二人来喝。”表示下次还来。相隔一段时间,直到媒人带上同样礼物第三次去女方家。这次妇方父母如仍不接收礼物,则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男家从此作罢。如果收下礼物,在告辞时对媒人说:“慢慢来,我会有酒给你喝的。”则暗示同意考虑这门亲事,算是提亲任务已完成。 订婚 当提亲获得妇方父母允诺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一般在半年至一年之间),男方的父亲(有的是姑父或叔父)备办酒2斤、面条2斤、新布2尺、白布包新衣2件(有的提酒一壶、雄鸡一只或雄雌鸡各一只),在媒人陪同下,打着红伞一把到女方家,将包袱及伞挂于堂屋左壁中柱上,其余礼物交给妇方的父母。妇方请来家族中的老辈作陪,并杀鸡煮酒,热情款待,表示已最后认定这门亲事。若未杀鸡待客,则表示妇方父母对此亲事尚在犹豫中,须待来年再商定。酒筵席上,宾主双方频频举杯畅饮畅谈。吃去鸡肉,留下鸡腿骨看封卜吉凶。 结婚 结婚是仡佬族婚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各地仡佬族都十分重视,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习俗。送礼是普遍的习惯。广西隆林县三冲一带的仡佬族,男方去接新娘时,须送酒、肉、米和礼金,一般女方也要给男方回送礼物。有的女方要给男方送一条牛,称为“祭父母牛”;待以后岳父母去世后,女婿再送回作祭品。贵州遵义仁怀一带的仡佬族,男方接亲时,男方要送一卷土布和一定数量的礼金。娶亲那天,男方家大门两边,要用2个桶盛满清水,当新娘进入大门,许多青年妇女就泼水淋湿送亲客人,当地俗称“打湿亲”。有的地方仡佬族在择日迎娶新娘时,要用鸡骨卜卦,女方所要的布料等礼物,把色样拴在鸡卦上,男方悉数照办。一些地方的仡佬族在迎亲时,新郎家请媒人和押礼先生带着花轿及礼物前往迎亲,新郎不去“男不迎亲”,又是仡佬族传统婚姻的一个特色,贵州遵义、仁怀等地有这种风俗。此外,仡佬族人结婚时,姑娘在出嫁前3天或7天时,要哭嫁,唱哭嫁歌。按亲疏长幼顺序一一哭到,至亲必陪哭劝慰。在贵州务川仡佬族民间,凡被哭到者必以钱物相赠,称“包礼”。 仡佬族婚礼,普遍是“男不亲迎”,仅请媒人及至亲前往迎娶。新娘接来时,新郎及其父母大多作暂时回避。新婚夫妇不行拜堂礼,保持着“女归夫家”,“女夫惭,逃避径间方出”的古代遗风。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仡佬族婚姻传统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从50年代起,仡佬族地区贯彻执行新中国制定的婚姻政策和法律,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逐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60年代以来,仡佬族地区结婚时抬花轿迎亲的已不多见。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仡佬族婚姻传统习俗变化更大,婚姻自由自主的现象十分广泛,结婚登记逐步深入到仡佬族边远落后地区。 仡佬族家庭体现出农业文化的色彩,属于父系家长制。仡佬族家庭一般是七八口人之家,三代同堂者居多。父亲或祖父是家长,父死,则由长子或有才干之子继任。家庭财产的继承,多属兄弟平均分配。有的仡佬族地区,兄弟分家时,对幼弟多分一些财产。兄弟分家,父母一般多随小儿子居住。已出嫁的女子无财产继承权。未出嫁的女儿一般可分得一些财物,作为将来陪嫁所用。父母必须保留一份“养老田”,由同住一起的儿子耕种。仡佬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维护家庭关系的习惯传统,其中有些习俗,如要求夫妻白头偕老,寡妇再嫁不受歧视等,在今天仍有可以吸取和发扬的地方。80年代以前仡佬族家庭生孩子没有限制,随着计划生育作为国策的推行,仡佬族家庭也要求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