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绝迹百年"打春牛"09响鞭 今后每年立春举行(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牛王庙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被拆除,只剩下“牛王庙”这个名称沿用至今■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很多民族都有祭牛王的传统■供图/CFP
    今后每年立春节气当日将在古观象台举行“鞭春牛”活动—— 
    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由人扮成的主管草木生长的“句芒神”鞭打春牛三下,嘹亮的祝词随之唤醒春天:“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年春。”
    从周朝开始,“鞭春牛”这项民俗节庆便在中国流传下来。然而,1911年,随着封建帝制被废除,这一仪式随之消失。但中国人对牛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尊崇未减。有着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重新将“鞭春牛”的节庆拾起。现代人和古人一样,渴望着每年立春时,响亮的“鞭春牛”声会带来一年的祝福与吉祥。
    本报讯  今年是牛年,记者日前从建国门街道了解到,“立春鞭春牛”这一绝迹京城近百年的民俗活动,将于正月初十2月4日“立春”当日重现“古观象台”,届时,按照传统习俗,“鞭春牛、祈民福、分春粮”,市民将现场感受旧时民俗韵味,共勉迎春。据街道负责人介绍,“立春鞭牛”这一民俗活动已确定为建国门地区一项春节期间的固定民俗项目,今后每年立春节气当天,都将在古观象台“鞭牛”祈福。
    “一打国泰民安,二打风调雨顺,三打五谷丰登!”记者了解到,今年立春日在春节后,而“春牛”已准备就绪,届时,一只如真牛般大小,塑钢、树脂材料制成的“耕牛”将现身“古观象台”,百姓到现场可以参与“三鞭春牛”。鞭春牛后,身着对襟红袄的牛童还会从牛肚子里掏出红布袋,内装五谷杂粮,一袋袋“春粮”将发给现场居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民俗专家刘铁梁告诉记者,立春日“鞭打春牛”的传统至少始于三千年前的周朝,是一种策励农耕的民俗活动。“怕牛休息一冬后变得懒散了,所以用彩鞭、木棍打它,让牛辛勤耕作,勿误农时。”他介绍说,“鞭春牛”这一立春民俗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体现,一直流传下来。
    “到了清代,这一迎春仪式成了举国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每年立春,皇帝亲自参与,三鞭春牛,地点就在‘东直门外一里’处的‘春场’,现在北京以外的一些省市包括部分农村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传统民俗。”刘铁梁告诉记者,这一民俗在北京已经失传很久,“据考证,1911年,最后一次迎春仪式举行后,这一民俗活动就在北京城区消失了。”
    “建国门街道恢复这一民俗传统,地点选在了古观象台。”建国门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伟东说,古观象台是我国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曾是全国最权威的节气预测和发布机构,观象台的日晷指示着一年中立春时刻的到来。刘铁梁教授告诉记者,旧时“立春”节气“打春”都在城“东郊”,这一习俗源自宋代甚至更早,而北京城过去的“春场”就在“东直门外”,“现在春场已不复留存,但恢复这一民俗时选址城东,在一定程度上承续了旧时传统。”
    建国门街道办事处王主任介绍,今年立春古观象台前的“鞭春牛”活动的最后方案还未最终确定,“为了能恢复传统民俗的原汁原味,并且有所创新,我们专门请了大量民俗专家一起座谈,提出建议,帮我们修改方案。”王主任透露,今年立春“鞭春牛”活动将加入“牛年元素”,“具体方案到现场揭晓,欢迎市民朋友参与现场体验鞭春牛,既有年味,还将有惊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