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个地方,侗族男青年叫“罗汉”(也泽“勒汉”女青年叫“罗缅”。也译“络缅”,“勒勉”),罗汉和罗缅,长到一定年纪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社交,“行歌坐月”了。 “行歌坐月”就是谈情说爱。黔东南的天柱侗族青年男女行歌坐月的时候,一般都喜欢聚集在寨子中间的“月堂”里。所谓“月堂”,那就是寨子的公房,它的建筑形式,一般是不经过什么装饰的一幢低矮的吊脚木楼。 寨上的老人,多为他们的女儿婚事操心,于是,他们从山上砍来了木头和竹子,做成一排排的低矮的长板凳,摆在月堂里。白天,让寨子的妇女们到这里来绩麻,打草鞋,做针线,纺纱;晚上,就供那些多情多意的罗汉和络缅谈情说爱了。 夜幕降临时,寨子里的罗汉们急急忙忙地吃过晚饭,有的拿着自己制的琵琶,有的提着牛腿琴,琴上还吊着一盏四四方方的玻璃队互相邀约着,朝月堂方向走来。晚上,他们踏着从竹林里或榕树上筛落下来的斑斑点点月光,一面弹着和拉着琴弦,一边哼着邀约歌,从他们喜爱的维缅走过。 琴声歌声拨动了络缅们的心弦。于是,她们正在吃饭的停下吃饭,洗碗的停下洗碗,推开火塘边上的窗子往吊脚楼下看,见是自己喜欢的罗汉来了,就向罗汉打手势,告诉他:“没吃饭”或“等一等”,见不是自己喜欢的或不认识的罗汉来邀约,她们就急忙把窗户关起来,意思是告诉那些罗汉“不愿意”。假若哪个罗汉不肯 开她那吊脚木楼,性急要打口哨,呼喊,或从 笆上扯起竹竿去敲打她家的窗子或板壁。耐性好的罗缅虽然不做声,但她家里的老人却要出来替自己的女儿干涉了;如果爹妈的话还是劝不走他们,那 罗缅一是关门不理睬,二是舀一瓢冷水从窗子上泼下来,意思是叫你快走开。 侗寨的夜晚,到处是罗汉们“丁冬”的琵琶声和“咯呀”的牛腿琴声。邀约着的罗汉和罗缅,一伙伙嘻笑着向月堂里走来。罗汉和罗缅到月堂里去行歌坐月,爹妈是不阻拦的。因为他们觉得女儿谈情说爱,是因为有人看得起,脸上光彩,否则,认为女儿没出息,被人瞧不起,心里不是滋味。 罗汉们和罗缅们,邀约地来到月堂里以后,开始行歌坐月了。这时,“罗汉”坐在短矮的板凳上,罗缅又坐在一排长凳上,架起了纺车,羞羞怯怯地纺起纱线来。纺车伴着罗汉们的琴声“鸣呜”地旋转,双方就唱起歌来。罗汉弹琴,有个领头的,叫“者叫雀”;罗缅唱歌,有个领唱的,侗话叫“朵”。琵琶弹出琵琶调,牛腿琴伴着歌声。春天唱“蔓星”(春天的歌)。夏天唱“蔓端”(夏天的歌),秋天唱“蔓蝉”(秋天的歌),冬天喝“蔓拉”(冬天的歌)。歌唱当中,互相盘问对方。从季节到盘田,从栽秧到打谷,从古又到今,看谁唱得好,看谁唱得对,又看谁晓得的事情多。 在这种众人合唱盘歌的时候,往往是罗汉和罗缅通过唱歌来达到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选择的月的。 初约会时,所说的主要内容是相会的难得,所唱的歌主要是“初会歌”与“难得歌”。这样边说边唱,直到日落月升。彼此又约定下回相会的日子,最后唱“分散歌”,依依惜别。 第三步是“择配”,侗语叫“荡液”。说唱之后,后生、姑娘们就在人群中选择自己最中意的人,作为对象。但不双双单独活动,还要过“集体生活”。 择配后,紧接着进入第四步──“借把凭”,侗语叫“燕兄鉴”。相会两三次后,分别时,男方向女方借东西(头巾、手帕等),作为下次约会的信物。唱过“分别歌”,然后才回家。 “栽花”是第种步,是栽心里爱情之花。栽了“花”,下一次就可以离 开集体,一对一对地私邀到另外比较僻静的花园里“结伴”去了。 “结伴”是第六步,它标志着男女双方感情已经进入热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开始互相从性格、道德和家庭各方面进行全面了解。这时,除了绵绵的情歌细语,还要互赠礼物。一般女送给男的是毛巾和自做的布鞋草鞋,男送给女的是镜子梳子和糖之类。姑娘得了后生送的糠,不到花园吃。要拿回家去给老人吃或邀同伴来吃。母亲和姐妹们吃着后生送的糖,非常高兴。后生穿着姑娘送的布鞋草鞋,走路和干活特别有劲。 第七步“成双”,是爱情发展的高峰。经过时间的考验,往往出现一些波折,有的也失恋,但大部分都成双”。这阶段唱歌的内容也较多,有“埋怨歌”、“失恋歌”、“规劝歌”、“相思歌”、“成双歌”等等。但“成双歌”是主题歌。 在这个阶段,每次约会都是很深情的。分别时,男方送女方到寨边或家里,有时已是深更半夜,两人生火吃宵夜后,男方才打手电回家。这时,女方往往把很多衣物之类, 悄悄给情人带走,作为定亲物。石洞这地方称为“宋货”,即“放东西”的意思。 从“姑娘街”开始栽的“花”,到结出成双的“果实”,是有相当长的时间。待“果实”熟透了,女方就叫男方请媒人提亲,约定办喜事的佳期。吃酒时,双方都要邀约在玩山时候'的同伴,来唱二到三天的酒歌,欢欢喜喜庆团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