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从“寒食”到“清明”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一百五节”,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相传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节原本是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之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隋唐之前,过寒食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确定在寒冷的隆冬季节,这一时期的清明节还仅仅是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与寒食节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隋唐五代时期,寒食节经过历史演变最终确定在冬至后的“一百五”期间,随着生存环境改善和官方的提倡参与,寒食节活动项目与普及范围出现空前极盛,尤其在唐王朝颁行的《开元礼》中增加了开元敕令中讲的寒食上墓、渐已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的内容后,寒食节扫墓活动逐渐替代了禁火冷食,成为节日中的标志活动项目。这一时期,尽管过寒食节活动内容许多是在清明节令期间,但国人表述过寒食节无论是官文书,文人作品,还是民间称谓,都还使用的是“寒食”二字。宋元金辽时期,国人过寒食节盛况甚至超出唐代(如官府组织赋诗、馈赠、赏花、祭陵及节假日延长),主要活动由扫墓逐渐向踏青等娱乐活动转化,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称谓也处在“你中有我”,“相互混用”的奇特时期。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寒食名称尽管在一些文献、方志和文人作品中还不时出现,但大体用“清明”称谓已成为普遍公认的事实。
    
    清明节,人们要扫祖墓,除杂草,培新土,祭祖先、悼亡灵,如今演化为祭扫烈士陵园,进行植树造林,开展传统教育等活动。在饮食方面,我国陕北榆林和延安等地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节前蒸“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清明节寄托了我们对祖先的怀念,对烈士的敬仰,“子推馍”这类传统饮食更是加深了人们温馨的亲情和真挚的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