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商代葬俗——含贝与握贝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商代有含贝握贝的葬俗。
    据考古发现材料,含贝现象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史前遗址已有发现,而尤以东部地区发现比较多,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墓葬死者口中已有玉琀发现。夏代中原地区比较鲜见,商代渐渐流行开来。[i]河北藳城台西遗址M103墓主口中含有一贝。陕西西安老牛坡一商墓,死者口内也有石琀碎片34块,墓内无其他随葬品,却有棺,似为普通平民墓。殷墟墓葬中有不少死者口中含贝、珠或蝉形、鱼形玉石路之类,手中握贝或玉石制品,腰部又放置玉石制品。安阳大司空村1953年发掘的165座殷墓,有49座墓主口内含贝,约占这批墓数的29.7%,还有不少死者手中握贝玉之类,而且大都属于长方形竖穴小型墓,[ii]说明在商代王邑的平民阶层中,含贝、握贝已构成一大较为流行的葬俗。
    死者口中实以物的硷葬习俗,古称含,也称琀,文献中则有称“饭玉”、“含玉”、“饭含”等,指放人死者口中的珠玉贝谷米之类东西,若以谷米食物,一般称为饭,若以贝玉,一般称琀,但也可混用。饭含的原意,《礼记·檀弓下》云:“饭用米贝,弗忍虚也。”《广韵》亦云:“路,送死者口中实,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云:“含者何?口实也。”何休注云:“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商代平民阶层流行的饭含葬俗,其原初的含义,如果说是出于不虚死者口实,对于谷米食物倒也比较适合,但于贝玉,则恐还有信仰观念上的更深一层的含义,口中含玉蝉或玉鱼,不知是否因蝉能蜕化更生,鱼能自由游弋,故亦借此玉石不朽,冀望于尸体不腐而鬼魂出窍再生。至于手中握贝玉,可能是饭含的一种补充形式。
    《周礼·春官·典瑞》云:
    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
    郑氏注:“饭玉,碎玉以杂米也。含玉,柱左右齿真及在口中者。《杂记》曰:含者执壁将命,则是壁形而小耳。赠玉,盖壁也。”齿真指左右齿床。商代饭含是否“碎玉以杂米”,由于谷米易腐,历经地下三千年早已不存,今已难知周详了,所知者,商代的含玉,一般都是些大小在2厘米左右的小件玉石装饰品,器形无定制,许多场合还用贝。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商周时青木四,折体,平刃凹槽。[iii]日本林巳奈夫认为此木四用途与日常生场合用来抉取酒糟的餐具木四有别,是把米注入死者口中的丧礼之器。[iv]这似可为商代饭含“碎玉以杂米”提供一佐证。
    又《礼记·杂记下》云:
    天子饭九贝,诸侯七,大夫五,士三。
    郑玄注:“此盖夏时之礼也。周礼天子饭含用玉。”饭含材料用贝,说是“夏时之礼”,并没有什么根据,如果说为“殷时之礼”,倒也符合事实,但九七五三的等级区分,至少在商代饭含的殓葬习俗方面却是不存在的。《说苑·修文》云:“天子含实以珠,以玉,大夫以玑,土以贝,庶人以谷实。”此种带有财富观念的等级制丧葬之礼,显然已经属于后制了。
    选自《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宋镇豪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
    [i]参见高去寻《殷礼的含贝握贝》,《中央研究院院刊》第1辑,1954年。又郑振香、陈志达《近年来殷墟新出土的玉器》,《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1982年。又胡金华《我国史前及商周时代的“琀”略探》,《远望集》上,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ii]马德志、周永珍、张云鹏(一九五三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九册,1955年。
    [iii]《故宫铜器图录》下,上94,台北,1958年。
    [iv]林巳奈夫《段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段周青铜器综览一》,第13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