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在唐代,女性着男装,不是偶然为之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女子身着男装呢? 据专家考证,唐代妇女着男装已经蔚然成风,形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旧唐书·舆服志》就记载了当时女子着男装的盛况,“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也就是说,从宫廷侍女到士流之妻,无论尊卑贵贱,都以着男装为美。那么,是谁引领了这种时尚风潮呢? 据考证,唐代女性着男装的风尚,起源于大明宫。《新唐书·五行志》曾记载:“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举行家宴,太平公主身穿紫衫,腰围玉带,头戴皂罗折上巾,身上佩戴着武官的七件饰物,有砺石、佩刀、刀子、火石等七事,以赳赳男子的仪态,在武则天和高宗面前载歌载舞。” 作为武则天惟一的女儿,皇帝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此举虽有些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武则天时代,已经出现了女着男装的时尚趋势。 按古人的传统观念,男女服饰有别,绝对不能混穿。女子着男装,更被斥责为“不守妇道”。 ![]() 夏桀的宠妃末喜因为喜欢戴男人帽子,便被三国时思想家傅玄骂为“夏朝亡国之由”。那么,唐初武则天时代,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能够打破这种禁忌,以女子着男装为美呢? 究其原因,还得从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说起。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硬刚毅,不喜女红,有男子之志。武则天掌权后,更显露出男人才有的霸道刚强。在她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一批政治上极有作为的女强人。 正是在以武则天为首的女强人的影响下,大唐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在开放宽容的社会中,大唐女性形成了一种自由大胆的时尚之风。她们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可以经常外出,到郊外踏青,听戏、逛庙会,甚至骑马,极少受到限制。然而,在传统的男性权威意识支配下,抛头露面的女性,往往要身着男装,以男性的形象站在人们面前,这恐怕是唐初女性盛穿男服的重要原因。 “三彩男装女俑”和“三彩骑马带犬狩猎俑”,正是当时女着男装这一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她们造型生动,制作精湛,代表了唐代高超的陶瓷制作工艺。透过这些唐代陶俑身上的服饰,我们看到了唐代宽容、开放、自由的女性风尚。正是这一风尚,反映了武则天时代民族的融合、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的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