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脚上生辉的鞋靴和袜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鞋靴和袜子,是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处于人的脚下这一“底层”,但仍然引人注目。我国少数民族的鞋靴和袜子,同样十分丰富多彩。
    原始的人类最初是不穿鞋子的,他们赤着双脚在森林中、草原上采集食物、追猎野兽,也赤着双脚在自己的活动区域漫游,脚上长着厚厚的茧子。后来,是冬天的严寒使他们想到要用什么来把脚包裹以抗拒刺骨的寒冷;再后来,地上的石子和荆棘又使他们学会用什么东西整在脚底。这样,才逐渐有了鞋靴和袜子.但就是直到现在,世界上仍有不少民族,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的民族,还保持着赤脚的习俗。比如,日本的阿伊努人夏天赤足,缅甸的邦加族从来就没有穿鞋的习惯。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珞巴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怒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德昂族、基诺族、苗族、独龙族、仫佬族、京族、黎族、高山族等都习赤足,或者是天气暖和时赤足。我国哈尼族过去曾穿过木鞋,用木片加上带子做成。毛南族穿竹蔑鞋,布依族穿细耳草鞋,侗族穿无根草鞋,仫佬族外出穿草鞋,朝鲜族穿草鞋。靠狩猎、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人穿兽皮鞋和鱼皮鞋,里面塞进乌拉草,轻巧、暖和、防潮,用于走泥泞路不会滑倒。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冬天所穿的鞋,是各种形式的保暖鞋。这一类保暖鞋大体有这样三种形式:其一,乌拉。是我国东北的一种防寒鞋,用带子于脚上。以兽皮或畜皮作帮底,纳褶抽脸,帮上贯皮耳,布作励儿,内塞捶软的乌拉草,用绳系耳。除赫哲族外,达斡尔族穿皮底乌拉,撒拉族穿牛皮缝制的“洛堤”,里面装草保暖,实际也是一种乌拉。其二,是长统靴。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土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藏族、门巴族等都穿靴。蒙古族喜欢穿船型月牙高统靴,靴面上有一道中缝,靴尖翘起,用牛皮制成,深长齐膝。这种皮靴乘马伸镫方便,离马行走利索,坚实轻便。靴统高,能防寒防风。新疆各族的高统靴,往往还要加套鞋。套鞋浅帮,胶底,防水性能好,多在雨雪天气套用,可以保护皮靴。藏族的统靴多数自制,皮底,牧区靴筒为毛皮,农区靴筒为氆氇,镶有宽边,色彩鲜艳。门巴族穿薄牛皮做底的靴。靴面是黑氆氇,靴筒是红氆氇,靴内垫草。靴筒较小,腿肚以上缠扎一条用羊毛编成的长二尺、宽四寸的花带,因而使得门巴族统靴具有较强的装饰特点。其三,窝子鞋。所谓窝子,就是用皮、棉、麻等保暖的物品把脚包住,因而有“皮窝子”、“棉窝子”、“麻窝子”之称。比如,满族穿毡窝子鞋,用毡把脚包住;柯尔克孜族穿皮窝子,又叫“巧考衣鞋”;塔塔尔族也穿皮窝子鞋;羌族穿麻窝子草鞋。
    从用料来看,我国少数民族穿着最多的还是布鞋。布鞋多系各族妇女自己用手工制作,成本不高,民族特点突出,同时,布鞋轻便、适用,老少皆宜,春秋可穿。当然,布鞋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其中又分为不同的种类。粗略一点分,可分为一般布鞋和锈花鞋。
    在一般布鞋中,有满族的双鼻皮条布鞋和花盆底旗鞋、土族双檩浅鞋,白族的厚底板布制雨鞋和寿鞋、傣族的朝鞋、仫佬族的元宝鞋和勾勾鞋、瑶族的定亲鞋、仫佬族的尖头鞋和同年鞋、毛南族的花针鞋等,最为有名,特点突出。满族的花盆底旗鞋,是我国少数民族自制鞋中十分著名的高底鞋,鞋底高3-5寸,形似马蹄或花盆,称“马蹄底”或“花盆底”。仫佬族的元宝鞋,特点十分明显,鞋前脸有一用布做成的圆形盖,因而得名;勾勾鞋前边有二道脸,到前边尖端直向上挑,形成“勾勾”。仫佬族妇女穿尖头鞋,鞋前合缝处呈尖形上耸,尖顶处用彩丝扎花,成蝶虫花朵,各异其趣,精工细作,比技赛巧。由于未有刺绣,没有将其列人“绣花鞋”。
    绣花鞋是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经常穿用并十分喜爱的一种鞋子,一般用布和锻了做成,用丝线锈上各种适合纹样,有花卉、蜂蝶、禽鸟或其它几何图案。绣花鞋是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心灵手巧的象征,是她们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的生动表现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绣花鞋都在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脚上发出美艳的辉光。达斡尔族绣花鞋、回族绣花鞋、锡伯族绣花鞋、乌孜别克族绣花鞋、白族绣花鞋、傣族绣花鞋、普米族绣花鞋、苗族绣花鞋、布依族绣花鞋、侗族绣花鞋、仫佬族绣花鞋、壮族绣花鞋、土家族绣花鞋、畲族高鼻绣花鞋等,都是做工精巧、图案美丽、色彩富有民族特色的绣花鞋。有的民族妇女所穿的绣花鞋还有多种。如白族姑娘脚上穿的绣花鞋就各式各样,有布鞋式的绣花凉鞋、红缨花碎布草鞋等,老年人则喜欢寿鞋和翘头绣花鞋。贵州罗甸、望漠地区的布依族妇女的绣花鞋鞋尖细小,往上翘起,式样十分独特。云南的布依族妇女所穿的绣花鞋也相当漂亮,鞋鼻上翘,鞋帮绣满花卉图案,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海兰高”。现在,这种满花绣鞋逐渐变成半爿形或鞋尖处锈小花。
    鞋子的功能主要在于御寒、防止碰伤或刺伤脚掌脚底等实用方面。同时,鞋的装饰功能也十分明显,否则许多绣花鞋做得精巧别致便无法解释。除此而外,鞋上也凝聚着许多社会文化内容,如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白心中的爱慕之情,甚至寄托某种原始信仰等。
    白族老人过了60岁就开始穿寿鞋。寿鞋既意味着老人进入高龄,也意味着手孙对老人的崇敬。寿鞋一般用大红色绸缎布料缝制,鞋头上刺“寿”字图案,图案下用蓝色丝线挑绣着一技素雅的松叶。鞋帮后跟是对称直角三角形图案。用白布作底,用麻线纵横有致地纳成。子女多的老人每年都收到姑娘儿媳们送来的寿鞋,收得越多,证明老人福气好,教子有方,因而寿鞋也成为一种荣誉的象征,在调整老年人和后辈子孙的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白族的寿鞋调整的只是同一家人内部的老少关系,那么瑶族的“定亲鞋”调的却是未来的媳妇和公公婆婆一家人的关系。瑶族青年男女定亲时,女方必须将自己亲手做的若干双鞋送给男方家庭成员,这些鞋都叫“定亲鞋”。送给祖父母的鞋,鞋底要纳一颗北斗星,意为祝老人家象北斗星那样长寿;送给父母的鞋,鞋底要纳一棵老松树,意为祝父母亲象青松那样健壮;送给哥哥姐姐的鞋,鞋底要纳一个剥皮玉米包,意为祝他们在劳动中发家致富;送给弟弟的鞋,鞋底要纳上一株竹笋,须祝弟弟象竹笋一样长大成材;送给妹妹的鞋,要在鞋面上绣一朵红花,表示赞美妹妹象花一样美丽;送给自己未婚夫的鞋,要在鞋底正中用红线绣一颗心,表示自己将心掏给对方,至死不移。
    仫佬族的“同年鞋”,代表的却是仫佬姑娘献给心爱的小伙子的一片深情。“同年鞋”的鞋底洁白如雪,精巧美观。仫佬女子十几岁就开始学做鞋,鞋被看成是姑娘们勤劳智慧的象征。当男女青年“走坡”到了彼此相爱的阶段,姑娘便处处留意自己意中人脚的大小尺寸,不多久,一双精巧大方的同年鞋便做成了。据说缝同年鞋的线越长越好,表示将来夫妻恩爱象线一样绵长不断;针脚细密,意味着今后的生活美满甜蜜。小伙子收到同年鞋,就可自豪地宣告,他已经获得了一个姑娘的爱情。
    毛南族姑娘的“花针鞋”,表示的是姑娘对小伙子爱情的回报。前边曾经写过,当一个小伙子看中一个姑娘,就把自己的“顶盖花”花帽送给她。如果姑娘也看中小伙子,就必然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日夜赶缝一双细针密线的“花针鞋”,然后在下一次约会时送给小伙子。花针鞋名名不虚传,图案细密,工艺精致,寄托着毛南姑娘对理想爱情的热烈向往。
    彝族的勾尖绣花鞋,都记录着彝族先民与自然界和恶势力的斗争,寄托着某种原始崇拜。相传很早以前,在彝族人居住的依底寨,有一个勤劳美丽的基妞姑娘。基妞和格么寨的小伙子格沙结婚以后,按彝家的规矩回娘家住满一个月,在约定的日子便换上漂亮的衣裳和穿上美丽的勾尖绣花鞋回婆家去。当她走到一座遮天蔽日的老林里时,突然被一条象树桩样卷缩在路边的大蟒蛇吞食了。新郎格沙如约到寨边等候,从早晨等到晚上仍不见基妞归来。他焦急地约上几个伙伴,背上长刀,打着火把顺路寻找。当他们找到老林边时,只见一条巨蟒横在路上,蟒蛇嘴角处正露着一双绣花鞋。勇敢的格沙和伙伴们投出长刀,奋起同蟒蛇搏斗,杀死了蟒蛇。格沙用长刀剖开蛇腹,救出新娘。基妞慢慢苏醒过来,无一处受伤。从此,乡亲们说,蟒蛇吞不过绣花鞋,是勾尖绣花鞋救了基妞,给他们小俩口带来幸福。从此,每逢嫁女时,都要缝制一双漂亮的勾尖绣花鞋,让新娘穿到婆家去,一路顺风,一生幸福。
    相比起来,我国少数民族所穿的袜子从品种和花样来看,却不象鞋靴那样丰富。首先,许多少数民族男女不穿株,连一些穿鞋乃至穿绣花鞋的人也不穿袜。门巴族的氆氇长筒靴非常漂亮,但他们也不穿袜。其次,穿袜的人也多穿城市里运来的机织袜,尼龙袜、丝袜等。就形成了少数民族袜子的相对单调和缺乏特色。
    少数民族袜子有皮袜、毡袜、毛线袜、布袜数种。鄂伦春族就穿皮袜;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穿毡袜;俄罗斯族、普米族等穿羊毛线袜;达斡尔族、东乡族、锡伯族、侗族等却穿布袜。其中,布袜又有白布袜、黑布袜之别,东乡族就穿黑布袜。在云南贡山的丙中洛地区,怒族女子的腰间总挂有一个装着绒线团的篾篓,只要一有空闲,她们就会拿出绒线团织起羊毛袜子来。羊毛抹是不会说话的媒人。只要姑娘爱上小伙子,她就会把亲手织的羊毛袜送给他。如果小伙子穿上羊毛袜子,人们也就知道他有情人了。
    以上,就是使少数民族男女脚上生辉的鞋靴和袜子的大略情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