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晚清军工初生即暮气沉沉 衙门式管理腐蚀了他们(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广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数十年强军初具规模 但衙门式管理腐蚀了它们
    晚清军工初生即暮气沉沉
    清末军工产业尽管从规模和代表性产品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军工产业也是工业,需要的是整体产品的水准,而晚清由于缺乏现代管理和科技经验,使军工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质次价高,价格甚至比进口洋货都还要贵。
    洋务运动在当时很被看重,李鸿章、张之洞等朝中重臣都在亲自督办,对个人升迁影响很大,于是大小官员就盯上了这些新式工厂。通过裙带关系安排进来一大批官来外行管理内行,他们不懂近代管理、制定和执行计划,纠正和预防问题的能力匮乏,但在设备购买索要回扣和克扣挪用款项却毫不含糊。官府里腐烂的那套规则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工厂里,军事工厂很快从以创新、高效为目标的近现代企业演变成暮气沉沉的衙门。
    军事工业管理不善,产品的废品率之高,浪费现象之惊人。《同治九年十月初五日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署三口通商大臣大理寺卿成林、候补府尹德椿奏》和《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里就记述了清朝军事工业产品低下的窘境。
    清朝军工厂也没有研发创新资金,官员们对技术人员更是没有任何的奖励措施。所做要求只是依样画葫芦,一成不变。只要不出错,可以交差就行了。毕竟庙堂之上的太后和皇帝以及大臣们只看奏章上用漂亮的楷书写的那年那月,那个厂生产了多少枪支,多少大炮,就认为这个厂长是个能干的人才。对产品的质量如何,那是无甚兴趣了解。
    由于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晚清工业基础太差,这使得军工业在生产产品时只能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甚至整套引进生产设备,进一步推高了产品的造价。比如后来著名汉阳兵工厂之所以能生产“汉阳造”,也是从德国直接进口了生产设备。
    没有职业经理人,只有旧式官僚经营;没有现代技术工人,只有古代的官奴工匠;没有采矿、钢铁厂、化学厂,却直接想制造大炮军舰,清廷洋务派们实际上是在盖一座空中楼阁,乃是无源之水。
    历史照片中的晚清军工业
    1841年2月出现在虎门炮台外海的英军舰队那威力巨大的炮击,只一个白天就击败了炮台上清军的300门大炮。鸦片战争的战败,让清廷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可怕力量。接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旧式清军镇压的乏力,让清廷不得已做出了引进西方武器的决定,这也让清朝开明官员在近距离接触西方武器时羡慕不已。此后朝廷里的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大臣开始设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并得到上枢的同意。这就是后来的洋务运动,而晚清军工业,由此开始。
    当时西方先进的武器一经出现,很快就会传到中国,被清军仿制
    在大力建设兵工厂的同时,晚清也非常注重对最新军事技术的引进。实际上,当时西方先进的武器一经出现,很快就会传到中国,被清军仿制。
    江南制造局初期是仿制林明顿、马梯尼步枪和前膛火炮,但当李鸿章发现外国有了曼利夏、新毛瑟步枪和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快炮后,立刻让江南制造局细心仿制;发现水雷为江河险防秘器,便命天津制造局设法仿制。1884年,法国工程师制成膨胀率高出黑火药3倍的硝化棉无烟火药,1895年,江南制造总局就仿制成功。
    1884年李鸿章参加在伦敦举办的新枪发布会,看到一个叫马克沁的白胡子老头表演重机枪,在半分钟内一口气打出300发子弹,将一棵大树打断。目瞪口呆的李鸿章大呼:“太快!太快了!”李鸿章立刻买了一挺带回国研究,还起了一个名字叫赛电枪。1888年金陵制造局就开始仿造,而直到1891年英国陆军也才开始装备马克沁机枪。江南制造局1868年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恬吉号,1880年,天津机器局还试验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福建船政局1886年底开工,到1889年5月就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排水量2000吨的龙威(平远)号。
    从曾国藩1861年建立安庆内军械局算起,晚清仅用了39年时间,便从只能生产抬枪、鸟枪的古代水平进步到可生产所有的近代陆军轻重武器以及海军铁甲舰的能力,在军事技术方面已极大地缩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清末军事工业
    为何难成大树?
    工业基础太差,军工成无根之木
    晚清军工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问题,与清朝固有的体制顽疾和本身脆弱的国力难脱干系。
    军事工业是工业社会金字塔最顶尖的产物。当时的清朝缺乏钢铁厂、金属冶炼、煤炭厂、电力建设、铁路交通、技术学校和相关的管理知识。金字塔的底下全部都是虚拟空间,只有那个尖是真实的。所以,军工厂制造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这等于说晚清的军事工业是一株无根之木。这种情况应付军队的日常装备和小规模战争尚可,但如若进入国与国的全面战争,是断无可能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当然也就无法应对此种等级的战争。
    官商不分,致军工企业效益低下
    清末军事工业大多以官商结合或官办的形式来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在最初是有效果的,一方面为新兴的企业获得了名分,另一方面则弥补朝廷财政匮乏的格局,动员了民间商业资本。然而在经营过程中一批卓有成效的商人买办阶层迅速被传统官僚体制同化,官方的监督人也开始大面积干涉公司业务,双方的利益博弈很快白热化。其结果是,一方面李鸿章等官僚集团不断地更换公司管理人员,一方面,这些主要由买办组成的职业经理人则停止新的投资,公司发展随之减缓,所谓的官方监督人越来越像官僚,主要由他们主导的公司,只能依赖有限的垄断专营和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营。
    新型的近代化公司迅速转型为附属的政府机构,直接导致了企业的低效益运行,然能够仿制新式步枪、重机枪和大炮,但却难以真正成长为像同时期德国的克虏伯,日本的三井、三菱这样的军工巨头。
    洋务派能臣们在短短的时间里,为老态尽显、社会发展还处于中世纪水平的老大帝国建立起军工基础,这些军工厂此后仍然发挥着作用。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诸如金陵制造局、汉阳军工厂还为国军生产了大量的步枪、机枪和迫击炮。甚至到现在,继承于老江南制造局的江南造船厂依然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骨干。(图/网易 文/陈鲲,冯家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