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军的主力舰为“五海”,其中“海琛”、“海筹”、“海容”在革命后起义,“海天”舰则在1904年触礁沉没。海军基层军官大多出身船政学堂,有些还有留洋经历,对清廷缺乏归附感,且对旗人专政、上层腐败认识深刻,普遍失望。图为中国在英国订造的“海天”舰。 北洋新军聘请德国教习,在编制和训练上模仿德国和日本,后来北洋新军也是所有新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1909年,萨镇冰被委为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实施了对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科学管理。至1911年共有国产军舰24艘,排水量共计10564吨。北洋海军似乎将重振声威。 在威海刘公岛上操练的北洋海军士兵。北洋海军士兵多招募自山东沿海,入伍后在六个月时间内必须学会基础的舰上操作知识和英语,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专门的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外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是清末中国走在近代化最前端的人群。 1894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清末建立的大型铁厂,即便如此晚清全国的工业基础仍然太差,支持不了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清末海军五艘主力舰中最大的“海圻”舰在辛亥革命发生时,正以大清海军战舰的身份出访,期间停泊美国纽约。纽约媒体发现,“海圻”舰所有海军官兵脑后,清代中国人特有的那根辫子已荡然无存。原来,早在“海圻”离开上海之前,经报请清廷,舰上的军官就已全部剪除了发辫。图为剪掉辫子的“海圻”舰士兵出席纽约官方举办的欢迎仪式。 清末身为秀才的吴佩孚也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和大批读书人一道投入军伍,后来成为著名的直系军阀。 “汉阳造”打响 辛亥革命第一枪 从1895年开始,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汉阳式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这款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或许是中国近代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大、使用最多的一款步枪。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近代中国所有的战争此枪几乎无役不与。据当年在新军第八镇(师)21标一个士兵的回忆,当年第八镇的步枪全部是汉阳兵工厂出产。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新军所开的第一枪,用的应该就是汉阳造,由此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但汉阳造的风光不止是在清末民初。敲响封建的清王朝丧钟的第一声枪响,是汉阳造;民初军阀混战中大显身手的,是汉阳造;北伐战场上用得最多的,是汉阳造;1927年~1937年国共双方用得最多的,也是汉阳造。但容易忽视而不应该忽视的,是在整个全民族抗战期间,抗日军民手中用得最多的,还是汉阳造。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是落后了,但汉阳造曾有过的风光,它所创造的辉煌,绝不会因后来人的好恶而轻易抹去。 (新华) 1884年,伦敦,白胡子老头表演马克沁重机枪 李鸿章惊呼:“太快!太快了! 1861年,湘军统帅曾国藩在安徽设立安庆内军械所,由此揭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大幕,其核心就是军事工业。 由于这一时期英法德这些国家正明争暗斗,所以对清朝此时搞洋务所需要的产品、设备、技术甚至人才都愿意积极提供以获取自己的利益。因此在这一时期,洋务派遇上了难得的时机,得以顺利展开和快速发展。 1862年,李鸿章授权英国人马格里在上海松江创建了上海洋炮局,1863年建立了苏州洋炮局。到了1864年李鸿章从英国人的阿斯本舰队买来了一批机器,改变了洋炮局只有锤子、锉刀的地下兵工厂的面貌。 1865年李鸿章收购美国人的旗记铁厂,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拥有2000名工人,能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成为当时洋务派创办的最大和晚清最重要的军工厂。 也是在1865年,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代理两江总督,在到南京就任时,将其先前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也迁至南京,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该局后来成为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的大型军工企业。1867年,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70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该局后来成为晚清在北方最大的军工企业。 1890年另一名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湖北主持建设湖北枪炮厂,1894年建成。虽然创建时间晚于上海、南京等地军工企业,但不惜巨资从德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毛瑟枪和克虏伯山炮等成套设备,所产的汉阳式79步枪(汉阳造)、陆路快炮、过山快炮,均是当时先进的军事装备,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汉阳兵工厂(1908年改名)——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截至1899年,洋务派共创立了大大小小30家兵工厂。从1861年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到1911年清朝灭亡,一共生产了1.01万支抬枪、27.3万支步枪、1.7万支马枪、200多挺机枪、3900门火炮、2.65亿发步枪子弹、365万发炮弹、871万公斤黑火药和58万公斤无烟火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