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清前期的战争和军事思想暨清代军事概述(5)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尘土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清政府令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  围剿乌扎拉村,打响了清军对沙俄侵略者的首次战斗。在当地达斡尔、赫哲等族人民支持下,打死沙俄侵略者10余人,打伤哈巴罗夫等78人。但因海色麻痹轻敌,使俄军得以反扑,清军被迫撤离。此后,哈巴罗夫取消了下窜黑龙江口的计划,乘船向黑龙江上游撤退。不久,哈巴罗夫解职回国,由斯捷潘诺夫接替。 
    清军入关后,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用兵重点一直放在南方,没有更多的兵力和精力用于巩固东北边防,甚至东北的兵力被源源不断地调往南方前线。黑龙江地区遭沙俄侵略者数年蹂躏后,居民四散,田园荒芜,引起了清廷对东北边境俄患的关注,此后,清朝开始征集军队,加强战备,准备围歼入侵之敌。 
    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令轻车都尉明安达礼统兵征罗刹,重创在松花江抢粮的俄军,斯捷潘诺夫率残部仓皇出逃,奔往呼玛尔(今呼玛南) 
    过冬。顺治十二年(1655年)明安礼达奉命再次出征,清军直抵呼玛尔堡,围攻俄军达20余天,后因担心粮       饷不继被迫撤离。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清宁古塔都统沙尔虎达率战舰40艘同侵略军激战于松花江下游,歼敌270人,毙斯捷潘诺夫。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收复雅克萨,拆毁呼玛尔堡。顺治十六年(1660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水军破敌于古法坛村(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东北)。至此,经中国军民多次打击,流窜于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侵略军暂时被肃清。不久,沙俄侵略者又至雅克萨筑城盘踞,并在黑龙江流域四出侵掠。清政府虽屡次遣人宣谕,反复告诫,都无济于事。在对俄交涉无效和平定 三藩 、统一台湾战争已告结束的情况下,康熙帝决定进剿东北地区沙俄入侵者,以战争保卫国土。 
    (2)两次雅克萨之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清帝亲巡至关外,检阅军队,了解东北的边防情况,并做了相应的军事准备。十二月,调乌喇、宁古塔兵1500名驻扎于爱珲(今瑷珲)、呼玛尔两处,永远戍守。后又改令呼玛尔兵驻额苏里。 
    同时在这些地区开垦荒地,实行屯种,以备军粮军输。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等率领部队进驻额苏里。十月,康熙帝任命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负责黑龙江上游、中游的防务,瑷珲城(即黑龙江城) 
    遂成为边陲重镇。为了向黑龙江运送军粮,清廷就地在东北置造了200多艘运输船,并在沙河、松花江各大渡口建粮站,先后筹集了足支三年的军粮。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二日,清廷命户部尚书伊桑阿赴宁古塔督修战舰56艘及藤牌等战具。同时,在从爱珲至乌喇的1300里陆地上,设立19个驿站,这条驿路成为东北三将军驻地通向京师的干线。清廷的这些措施基本适合当时东北边防斗争的需要和特点,成为雅克萨反击战胜利及其后建立一条较完整的边界防守线的保障。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康熙帝命都统公彭春等统兵,带三千人前往收复雅克萨。四月,清军携战舰、火炮、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爱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进发。五月二十二日(6月23日),抵达雅克萨城下。 
    彭春立即向侵略者头目托尔布津递送了通牒,要求俄军撤至雅库茨克,但是俄军 恃巢穴坚固,不肯迁归 ①。二十三日(6月24日),清军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城,陆师布于城南,战船列于城东南,红衣炮(荷兰炮)置于城北。 
    二十五日(6月26日)黎明,清军发炮轰击,飞矢如雨,城内塔楼、教堂、仓库、钟楼均被摧毁,侵略军伤亡甚重,势不能支。二十六日(6月27日) 
    中午,当清军在城下堆积柴薪,准备火烧木城时,托尔布津打出了白旗,经彭春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 
    清军速战速胜,平毁雅克萨城,随后撤回爱珲。但清军既未烧毁俄军田禾,又没有设立斥堠,留军戍守,使俄军得以卷土重来。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六百增援尼布楚,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侦知清军已经撤走,先后派拜顿、托尔布津东下。七月,沙俄侵略者重占雅克萨,托尔布津仍任督军,重新开始修筑城墙,当时守城俄军已增至826人,拥有大炮11门。 
    对俄方的背信弃义,清政府只得再次用兵。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清帝颁谕: 其令将军萨布素等,……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黑龙江城。至日,酌留盛京兵镇守,止率二千人,攻取雅克萨城,并量选候补官员,及现在八旗汉军内福建藤牌兵400人,令建义侯林兴珠率往 ①。五月,清军2000余人从爱珲出发,七月,进抵雅克萨城下,围城勒令俄军投降。托尔布津未予理睬。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拜顿代其指挥,继续顽抗。二十五日(7月15日),清军考虑到俄军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而且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草供应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俄军被围近一年,战死病死很多,战斗力大减,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九月,沙俄遣使飞驰北京,投递国书,告知清廷俄国政府已派大使前来举行边界谈判,并 乞撤雅克萨之围 ②。请求清政府停战。此时,准噶尔部噶尔丹正伺机在喀尔喀地区扩张,为了腾出手来处理西北问题,康熙帝立即答应了沙俄请求,并准许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八月,清军后撤至爱珲和墨尔根。  
    历时两年的雅克萨之战,以清军胜利而告终,这是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是为保卫东北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胜利,它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扩张的侵略计划。 
    此后,中俄进行了边界谈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双方正式缔结《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从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讷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3。统一漠北的战争
    (1)噶尔丹东侵明末清初,我国北方蒙古族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在今内蒙古地区;漠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带;漠西厄鲁特蒙古,在天山以北一带。漠西厄鲁特蒙古共有四部:和硕特部,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部,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杜尔伯特部,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