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晚清海军亮剑南海:羸弱清廷从日本收回东沙岛(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1909年初夏,飞鹰号协同一艘海关巡逻艇再度远航东沙取证,还顺道巡视了西沙群岛。张人骏在提交给北京的报告中,提出东沙、西沙“适当欧洲来华之要冲, 为南洋第一重门户, 若任其荒而不治, 非惟地利之弃, 甚为可惜, 亦非所以重领土而保海权也”。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报道说,大清特遣舰队的“吴司令”(吴敬荣)建议朝廷向所有可居住的南海岛屿尽快移民;《洛杉矶时报》甚至还罕见地为官阶并不很高的吴敬荣刊发了画像。 
    《基督教箴言报》的报道同时也说,北京政府要求广东地方当局不要公布有关事件,以免刺激已经兴起的抵制日货。其实,并没有史料证明,大清中央政府在东沙问题上,有任何钳制舆论的计划。 
    东沙岛事件,成为1909年庶民参政问政的焦点之一。此时的民意主流,依然是抵制日货。
    一年前(1908),那艘曾向东沙岛运送移民和军火的日本商船“二辰丸”号,因走私携带大量军火接济革命党,在澳门海面被大清海军成功拦截,当场缴获大量弹药,愤怒的中国水兵扯下了船上的日本国旗。但在日、葡两国巨大的外交压力下,当年3月19日,清政府被迫释放二辰丸号,并鸣礼炮21响向其“致歉”。粤商自治会当日便宣布此为“国耻日”,号召全国抵制日货,应者遍及全粤及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的运动,日本贸易的下滑额度相当于其1907年出口总额的6%以上,最后,日本只能取消赔款要求,澳葡当局承诺从严管制军火走私,并与中国政府进行划界谈判。
    二辰丸号事件刚刚平息,东沙岛又响起警报。广东绅商学各界,在粤商自治会的统筹下,连续举行数千人的群众集会,上书主持中央工作的摄政王载沣,要求“切实保护我国渔业并该岛财产”,而即使政府放弃,也要“竭尽我国民之能力以挽救之”。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报道说,此时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旗帜鲜明地宣告主权,则“将被民众看作其胆小无能的又一证据。” 
    在最初的外交交涉中,日本政府坚持认为该岛是“无主荒岛”,但张人骏的准备极为充分,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及人证、物证,日本人最后不得不承认中国对于东沙岛的主权。随后,日本人提出要对西泽吉次已经建设好的基础设施进行补偿,中国方面则针锋相对地要求,日本商人必须向中国政府补缴偷漏的渔业和矿沙税。
    此时,因日本方面强行改筑安奉铁路,中日两国在东北的关系开始紧张,东北和华北均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新浪潮,日本人也只能在东沙问题上放手,以避免两线“作战”。
    几番唇枪舌剑后,中日双方终于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在东沙岛事件中,清政府无论在尊重民意、还是在各部门协同配合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军力并不强大的大清政府,并没有用“顾全大局、韬光养晦”之类的自欺套话搪塞甚至堵塞民意,而是展现出了“亮剑”的勇气和相当灵活的谈判手段。
    1909年,大清士兵开始武装镇守东沙岛等南海各岛,余泽被及百年后的今日乃至绵绵后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