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江北大营 陈李大军进攻浦口,清军损失万余人 一破江南江北大营的胜利之时,太平天国内部的危机却凸显了出来,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领导层的内讧中被杀,一破江南江北大营的大好局面丧失殆尽。而江南大营进入了和春任主帅的时代,清军借机发起进攻,但因为太平军的城防工事,清军水、陆进攻都没有得手。 1857年5月,石达开出走。清军利用太平天国内部新的分裂,集中兵力在天京外围攻城拔寨。到12月,溧水、句容失守、镇江失守。 1858年,天王洪秀全重新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到领导岗位上来,重建了前期的五军主将制度。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至此,太平天国后期新的领导中枢建立起来了,后天王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军师和干王。 1858年8月,陈玉成、韦俊部首先动作,从安徽潜山前出舒城建立了前进基地。李世贤兵团矛头直指庐州。李秀成也同时行动,主力集结滁州,向江北大营展开牵制性进攻。8月23日,庐州府被攻克。陈玉成立即着手实施第二阶段行动计划——与李秀成会师,击溃江北大营。 江北大营的主帅德兴阿(1854年琦善因病死于扬州军中,德兴阿继任主帅)已从太平军降将处得到情报,紧张备战。江北大营是天京战区清军的薄弱部分,兵力不足、战斗力差。 9月17日,陈玉成兵团以号称20万人的大军从滁州进抵乌衣、水口一线,与李秀成兵团在乌衣胜利会师后,斗志十分旺盛。9月27日,陈、李大军大举进攻浦口,江北大营土崩瓦解。粮台军资,皆被缴获,清军损失万余人。这是天京事变以后最大的一次胜利,结束了太平天国战略退却的被动局面。 再破江南大营 太平军设空城计,再杀了一个回马枪 江北大营的攻破虽然打通了天京与江北的联系,但天京之围的形势还是日益严峻。为此,洪秀全等多次讨论解救京围的方案。先向长江下游进攻,得苏杭和上海后,再沿长江向上游水陆并进,攻取湖北。 浙江军情警报不断送到江南大营,果然不出李秀成等人所料,主帅和春立即派兵救援。江南大营先后调拨兵勇援浙不下1.3万人,大营逐渐清空。 1860年3月19日清晨,太平军通过挖掘地道爆破轰塌了杭州清波门城墙,李秀成率军攻入城内。3月22日,江南大营的援军来到杭州城外。李秀成在城内插满旗帜,并于24日夜间,偷偷撤出全部太平军。清军中了李秀成布下的空城计。 李秀成部从杭州杀了一个回马枪,沿天目山小路取捷径直奔天京,途中与李世贤部会师,兵分五路进军天京。至1860年4月底,太平军五路大军集结天京城外,总兵力约10万余人。4月27日,开始对江南大营发起总攻,内外夹击江南大营。张国樑率部连日拼杀,但南路李秀成、东北路李世贤、西路陈玉成、南路杨辅清等部还是攻破了孝陵卫清军各营。 江南大营被攻破后,和春与张国樑不得不退守镇江,不得立足又退守丹阳。当张国樑听说冯子材在镇江未败,立刻率兵出城寻找冯子材的军队来援救。不料在城外遇到了太平军,清兵一触即溃。张国樑在策马渡河中溺死。 而和春逃到常州,中弹负伤。5月26日,在浒墅关(在今苏州吴县境内)因绝望而上吊自杀,清军经制兵对天京的围攻彻底失败。 战事背后 拉锯战 为何打了八年? 清军经制兵与太平军围绕天京的攻与防前后一共8年时间,这一系列攻防战役都反映了清王朝和太平天国的种种问题。 在向荣时期,由于清廷关注的重心在阻击太平军北伐的北方战区,江南江北大营的地位并不高。向荣战役战术实践经验丰富,但对整个战争大局缺乏统筹考虑,他对1856年太平军的大反攻没有丝毫的预见,最后全线败退。 就太平军来说,从1853年定都南京开始就在战略部署上出现了错误,过分相信自己从广西打到南京的经验和能力。北伐和西征不顾分兵大忌,以至于江南江北大营在天京周边坐大,再也没有能力去清除首都周边的清军力量,直到1855年底和1856年的危机出现。最后不得不调集其他战场上的重兵集团去解决这一问题,影响了西部战场上的优势局面。而一破江南江北大营的胜利,又加剧了杨秀清功高盖主的危险,在天京城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内讧。这也是太平天国最让人感慨万千和令人叹息的一段历史。 二破江南江北大营可以说是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等新的领导中枢的得意之笔,也掀起了太平天国战争的第二个高潮。和春等人不仅没有向荣的实战经验,自身也不愿深入战场,庸碌无为,更是缺乏应有的谋略。和春对太平军围魏救赵的计策没有丝毫防备,中了太平军调虎离山之计。当太平军兵临城下之时,无可奈何,只好仓皇而逃。江南江北大营的再次被破,反映了琦善、德兴阿、和春等满清贵族们所统率的八旗和绿营经制兵不断被削弱,战斗力渐失。 八旗和绿营经制兵的失败成就了曾国藩。在二破江南大营后,清廷转而依靠于曾国藩的湘军集团,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当然,这是后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