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中法战争-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互动百科 佚名 参加讨论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背景   
    法国侵略越南与凯觎中国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19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阯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 
    中法两国的直接对峙越南向法国屈服的《顺化条约》签订后,中国成为法国占有越南的唯一障碍,法国决定消除这一障碍,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强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军在内的抗法军。于是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 
    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1883年9月15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即以划出一个狭小的中立区的办法使中国撤出驻越军队,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向法国开放云南的蛮耗为商埠,为法国打开云南门户。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 
    1883年1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中法战争前后统治集团内部状况 
    面对着法国侵略越南和我国西南边疆的严重局面,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分歧。主战派是顽固派官僚和清流派人物,一些则是地方疆吏了,如两江总督刘坤一,驻法公使曾纪泽,筹办福州海防大臣左宗棠,两广总督张之洞等,属抗战派。他们认为“越南为中国外藩,本应保护”、“中国与越南唇齿相依,法国侵占越南,“此唇亡齿寒之患也”,“法人通商红江(何),规取越南北境,命所在尤注滇南……”,“中国自固藩篱,断无坐视之理”。而主和派以李鸿章为代表。而总的来说,对抗战是不积极的,是妥协的,越南曾两次派使向清政府求援。 
    1882法政府以“剿办土匪”为名,派广西军驻扎越南北宁,云南军驻扎越南的山西,还派人联络刘永福,也把黑旗军作为对法作战的力量。法国侵略者一面向北圻进犯,一面诱使清政府与他谈判,以便使清政府承认他在越南取得的权益。1882年,法国公使宝海提出谈判问题,清延派李鸿章与他谈判,于当年12月签订了一项备忘录,拟定越南事宜三条:①倘中国将云南、广西驻军撤出,法国则不得占土地和贬削越南国王的统治权;②开放保胜为商埠;③中法两国在云南广西之外与红江(红河)中间之地,应划定界限,北归中国巡查保护,南归法国巡查保护。这就是说,要中国以撤兵,通商作为交换条件,两国分割越南北圻。茹费理二次组阁后,推翻宝海三条,召他回国,并派援军大举进攻北越,使越南形势骤趋紧低。1883年4月末,清廷派李鸿章“前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所有广东、广西防军均归节制”。 
    李鸿章作为主和派代表人物,他从保存淮军和北洋海军的实力出发,总是找借口为主和张本。在7月中旬,清廷把李鸿章调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张树声回两广总督本任。张树声是主战的,他奏请清廷采取对策,以保护中越的宗藩关系,建议清政府令曾经泽与法国交涉,并遍告各国,同时建议备战。12月旬,清政府派员前往越南宣布“天朝威德”,一时清政府又倾向主战,通过外交途径通知法国,山西等地驻有中国军队,要求法国慎重从事。法国不予理睬,于当月,孤拔率军攻山西,清军将领,云南巡抚先期逃亡兴化,黑旗军血战三天,毙战300余人,最后山西失陷,这样,中法战争就以此时法国进攻山西的中国驻军为标志而正式爆发。 
    中法战争-爆发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3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清廷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①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②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③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④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