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中国人,问他最讨厌哪个国家;我想百分之八十的人会毫不思索的脱口而出“日本”,为什么国人会如此仇视日本呢?这是因为在历史上对中国犯下罪恶最多的就是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生存的危机感和向外扩张的野心,是他们时时不忘图谋中国这块大陆,从元明之际的倭寇扰边到明代保全附属国高丽与日本大战,再到令中国国威尽丧的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以及进行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直到今天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屡次否认、篡改历史.............怎能令国人不憎恶日本???这次我想说的是历史上那次令中日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逆转的,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中日甲午一战之后,日本成为一夜暴富的暴发户。依靠战争的赔款二亿多两白银;日本越过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的资本积累,日本国内经济迅速发展,此外占领朝鲜、台湾后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前沿基地。日本从中日甲午战争之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从而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扩张的欲望。 日本的扩张政策: 明治天皇登基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清代,朝鲜、琉球曾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日本确立扩张政策后,借琉球渔民在台湾被害一事大做文章,借口进攻台湾,一八七四年,日军在台湾琅桥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当时中日国力悬殊,国际舆论也不支持日本。战争进行数月后,日本进攻不利,士气低落。看到胜算太小,日本就派了公使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无能的清政府在战争占有优势的情况之下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其间将琉球人遇害写成了“日本国民遇害”,日军进攻台湾写成了“保民义举”,中国以“抚恤”名义,赔偿白银五十万。《北京专约》为日本兼并琉球提供了根据。日后,日本占领琉球,更名冲绳县。 从入侵台湾中得到好处的日本又盯上了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当时的朝鲜生产落后,国内动乱。日本称中法战争之机,派军队进入朝鲜,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手段。当时日本不少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不足,主张积蓄力量,暂不发动对华战争。一八八五年日本派伊藤博文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最终中日两国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此后九年,到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不断积蓄国力准备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 一、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前夕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但是一九八四年是慈禧六十大寿 ,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因此倾向议和,但迫于清廷内部主战派和民众的压力,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因此战争前夕战斗主要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后,日本方大肆渲染胜利刺激了日本国内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清廷内部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 二、辽东半岛之战: 辽东半岛上进行的战役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保卫战。但是由于清军指挥不统一,加上部分将领的临阵脱逃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十月,中日之间的关键一战“金州、旅顺口”的争夺开始,战役开始后爱国将领徐邦道指挥清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但是又是部分清军将领惧敌,不战而逃致使旅顺口失陷,日本占领旅顺后血洗旅顺城,造成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旅顺惨案”随着清军节节败退,清政府内部内部,主和派占据上风。 三、山东半岛之战: 山东半岛的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根据地,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威海卫之战清军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利,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但是丁汝昌、刘步蟾等爱国将领的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被载入史册。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被迫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1、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3、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白银两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5、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 6、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主权;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加重了中国的经济负担,中国大量举借外债,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列强所控制,而日本凭借战争赔款,减少了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时间,日本国内经济飞速发展起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延伸到中国腹地,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但是战争的失利使中国国内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国内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觉醒重要转折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