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东归—蒙古骑兵与哥萨克骑兵的第二次较量 土尔雇特部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大批人员牺性,大量牲畜死亡。严冬过后,酷暑来临,在漫长的征途中,疾病侵袭,饥饿折磨,疲惫不堪的队伍扶老携幼,在艰难中苦苦挣扎。当到了土尔阶河的时候,又突然遇到俄军两万多人的严密封锁,在这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渥巴锡召集各部首领,动员大家团结抗敌,坚持到底!策伯克多尔济在会上慷慨陈词:“如果走回头路,每一步都会碰到亲人和同伴的尸骨。这里是奴隶的国度,而中国才是理想之邦,让我们奋勇前进,向着东方!向着东方!!”这一席激昂的陈词,尤如战鼓擂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胸膛。土尔扈特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一当十,奋不顾身,击退了拦截部队,强渡土尔阶河,机智地摆脱了追击的敌人,迅速向南跨入伊逊草原,越过沙俄边界小堡坑格勒图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领土。公元1771年7月他们来到伊犁西南塔木哈卡伦附近,起行时的十七万大军至此只剩下七万多人,说明沿途战斗的残酷!他们蓬头垢面,形容枯槁,靴鞋俱无,但却终于实现了回归祖国的夙愿。 新疆各族人民和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表示热烈欢迎。将其安顿在今天的博尔塔拉和巴音郭楞地区。这段历史也被《东归英雄传》搬上了银幕。电影以东归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东归行动前期策伯克多尔济、巴木巴尔、达什敦克多等人与沙俄军周旋战斗,保护东归线路图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最后沙俄犬牙得到了线路图,但那是张假图,真正的东归路线图被刺在了主人公的背上……。 1761年,渥巴锡继承汗位以后,沙皇政府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移民,派遣常驻官员,推行东正教,策划把那里变成为一个俄国的新行政区域。1770年,又强令16岁以上的男子尽行出征,阴谋借对外战争把土尔扈特部消灭掉。26岁的渥巴锡召开了绝密会议,组成领导核心,决定开展武装斗争,率领全部族回归祖国。十一月,渥巴锡以防御入侵为名,下令每户派出一人到某地集合,数万名骑士如期赶到。会上作了动员,一致决定东归,并立即开始各种准备工作。 ![]() 渥巴锡汗像 1771年(乾隆三十五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部族战士,宣布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已下令要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圣彼得堡去做人质,还要挑选1万名骑士参加俄国军队,因此,要么失去自由,忍受奴隶的枷锁,要么举行武装起义,脱离俄国,回归祖国。1月5日,震惊世界的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的民族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歼灭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焚烧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带不走的粮食、物品。草原上升起了巨大的烟柱。渥巴锡汗骑在马上,举着鲜艳夺目的彩条旗,带着17万部众,分三路离开居住了140多年的伏尔加河下游,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东方——祖国前进。 渥巴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多天的时间就跨越了千里草原,穿过了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摆脱了沙俄几万军队的追袭。在哈萨克草原上,他们突然遭到哥萨克骑兵的袭击,九千多名战士在激烈的血战中牺牲。他们继续前进,全歼了抢先占领东进必经险要奥琴峡谷的哥萨克部队。在炎热的夏季,他们缺粮饥饿,疾病流行,击溃了从奥伦堡等地派去的两万追兵。到6月,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行程一万多里,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终于回到了祖国。他们献出了永乐八年明朝政府敕封给他们祖先的汉篆玉印。 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后,乾隆帝立即命令妥善安置他们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一带游牧,发放了大批救济物资,计马、牛、羊二十余万头,米、麦四万多石,茶二万余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棉花六万斤,以及大量的毡庐等等。渥巴锡等被迎接到承德,在木兰围场随围观猎,在避暑山庄里盛会赐宴。所有土尔扈特的各级头领都封了官爵。乾隆帝还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刻成两块巨大的碑石,树立在避暑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的两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