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震惊中外的武昌新军暴动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
    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
    ——孙中山
    按照干支纪岁法,那是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也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
    凌晨,湖广会城武昌,位于城西南的总督署,东辕门外,刚刚处决了3名自称要推翻朝廷、建立共和的革命党,据说其中一人是现职宪兵、一人是在役新军士兵、一人是退伍新军士兵。
    惊惧的当局派遣巡防兵、督院卫兵、宪兵四出搜捕嫌疑人,在汉口宝善里、长清里,武昌小朝街、巡司河、八卦井一带的民宅以及城内各处客栈、学社破门抓人。
    驻扎武昌城内外的湖北新军各标营,则被当局严密控制,长官往复巡查,警告部下不得妄动,除值勤岗哨外,士兵的子弹乃至步枪的撞针被收缴,各营禁止吹号集合——当局担心军中谋反,但又不敢到营内拿人,怕激起兵变。
    人们怀着或惶恐、或期待的心情,意识到时下正逼近一个历史临界点,即将出现惊天爆发。
    辛亥年八月上中旬,江苏南通人、“状元资本家”张謇(1853—1926)在武昌办理纱厂设备事宜,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上午,他在武昌从当局要人处听到革命党谋反、被捕的消息,中午心绪忐忑地渡江到汉口,下午乘船,准备东下返回江苏。傍晚,张氏在刚刚起航的轮船上亲见,长江对岸的武昌草湖门(又称武胜门)外塘角新军营房,火焰冲天,“横亘数十丈不已”,“舟行二十余里,犹见火光熊熊烛天地也。二十日(即10月11日——引者)至安庆,知武昌即以十九(即 10月 10日——引者)夜失守。”(见《张季子年谱》,《张季子九录》附录,中华书局1931年版)
    大约稍晚于张謇登船见草湖门外火起,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夜8时,位于武昌城内黄土坡的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驻地,发出几响清脆的步枪声,打破秋夜的沉闷,随即,一群士兵在后队正目(班长)、共进会代表熊秉坤(1885—1969)率领下涌出营房,直奔武昌城中和门(今起义门)近旁的楚望台军械库,获取弹药补给。
    此刻秋风劲吹,细雨纷飘。
    10日夜,驻扎城外南湖的第八镇炮兵第八标得悉城内起事,立即集合,携炮 17尊出发,冲进原先紧闭的中和门,在门楼及楚望台高地列炮,随后登上武昌城制高点蛇山,布置炮位;城内的第二十九标(属第八镇第十五协)、三十标(属第八镇第十五协)、三十一标(属第八镇第十六协,主力入川,留守人员在武昌)、三十二标(属第八镇第十六协,主力入川,留守人员在武昌)、四十一标(属第二十一混成协,协司令处驻此),测绘学堂、陆军第三中学的学生兵,城外第八镇马队第八标,第二十一混成协炮兵营、马队第十一营等各标营士兵,相继起事,10日夜陆续会师楚望台。
    群龙无首的起义者,推举在军械库当值的工程第八营左队队官(连长)、曾为日知会干事的吴兆麟(1882—1942)任临时总指挥,当晚向湖广总督署、第八镇司令处、湖北藩署等清朝军政机构发起进攻,长街、水陆街一路,枪声大作,与总督署邻近的“乾记衣庄”店主助义军燃烧铺面,为楚望台高地和蛇山上的民军炮位的交叉火力提供发射目标,顷刻间,炮声隆隆,火光熊熊,映照着士兵前赴后继的身影。
    面对民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清湖广总督瑞澂(1864—1912)凿开督署面江围墙,携家眷及参议铁忠等登上几天以来一直停泊文昌门下的“楚豫”军舰,游弋于靠近汉口的江面,躲藏在德、英军舰旁边,以防革军炮击。以下两日,瑞澂除连续向清廷发出报道“兵变”的电报外,只能对武昌局势作壁上观;湖北清军最高指挥官、第八镇统制张彪(1860—1927)在督署抵抗一阵之后,带残部退往汉阳,再退汉口刘家庙;布政使连甲与护兵在藩署作困兽之斗,翌日拂晓越墙逃往汉口。其他湖北军政官员纷纷作鸟兽散。
    10月11日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在藩库(贮有大量银锭、银元、台票)等要处布置哨位,秋毫无犯。除少量起义军搜杀满人,小股清方溃兵抢劫外,全城秩序井然。
    被武昌方面枪炮声惊动的汉口中外居民,11日下午从江边借助望远镜隐约看到:长江对岸武昌汉阳门城楼及蛇山头的警钟楼上,平日悬挂的黄龙旗已被一面别样旗帜所取代。
    武昌方面,彻夜激战的起义军人蔡济民(1886—1919)、张振武(1883—1912)、吴醒汉(1883—1938)等先后赶至地处阅马场的湖北咨议局,邀约咨议局议长汤化龙(1874—1918)及议员们举行会议,遵照同盟会约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俗称湖北军政府),随即通电全国,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将原先准备好的同盟会布告修订首尾,张贴街头。此一昭示天下的文告题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武昌民众发现:署名鄂军都督的,竟然是原清朝新军第二十一混成 协 协 统 黎 元洪(1864—1928)。“黎协统居然也是革命党!”百姓们于惊讶之余,发出“如今天下真是咸与维新”的感慨。
    “武昌被革命党占领”的消息通过中外媒体及种种情报密电,遍传海内外,诸方迅速作出反应。
    北京清廷自然震恐万状,10月12日即派陆军大臣荫昌(1859—1934)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自1909年1月被贬谪,蛰居河南彰德洹上的袁世凯(1859—1916),密锣紧鼓地与旧部徐世昌(1855—1939)、冯国璋(1857—1919)、段祺瑞(1865—1936)等联络,准备乘乱得势;立宪派人士及绅商代表张謇、雷奋,曾长期援助革命党的军人庄蕴宽,同盟会员黄炎培等则聚集上海赵凤昌寓所“惜阴堂”,筹划中国此后的路线图;而革命党“共主”孙中山(1866—1925)10月12日(阴历八月二十一日)在美国哥罗拉多州典华(今译科罗拉多州丹佛)从报纸获悉“武昌为革命党占领”消息,10月13日,孙中山自圣路易斯抵芝加古(今译芝加哥),为该埠同盟会分会代拟《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布告》,向世界宣布“武昌已于本月十九日光复,义声所播,国人莫不额手相庆,而虏运行将告终”,孙氏随即去纽约,转赴英国作外交努力,计划争取贷款,然后返国。
    另一革命领袖、多次武装暴动的指挥黄兴(1874—1916)时在香港,10月11日从在上海的宋教仁的电报获悉武昌起义消息,17日离港,23日抵沪,28日赶至武昌,亲临汉口前线指挥作战。
    总之,武昌枪炮声响起,中国各种政治派别于震惊之余,竞相聚集力量,以应对事变。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社会大兴革骤然而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