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侵略军在鸦片战争中第二次占领定海后,为达到长久盘据、控制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整个战争的形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镇海位于甬江北岸,招宝山屹立于海口,山上有明代防御倭寇时修建的城堡。金鸡山位于甬江南岸,和招宝山互为犄角,尤为险要。甬江口外10余里处,有笠山、虎蹲、蛟门等岛屿,它们构成了镇海之屏障。1841年2月,道光帝派裕谦为钦差大臣,兼程驰赴镇海,会同浙江提督余步云专办攻防事宜。裕谦,原名裕泰,字鲁山,蒙古镶黄旗人。他是清朝开国功臣的后裔,承袭诚勇公的禄位,嘉庆年间中进士,历任文职。鸦片战争中,他力主抵抗,坚决反对英军侵略。 2月27日,裕谦从上海抵达镇海,在派兵加强定海的防务的同时,对镇海的防务也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定海陷落敌手后,更加不敢懈怠。10月4日,裕谦在上道光帝奏折中详尽说明了自己的布防情况:“已派委翼长狼山镇总兵谢朝恩、江苏候补知府黄冕,统领弁兵,严行防御。其招宝山上,本有游击张从龙等带兵驻扎。提臣余步云,亲统精兵驻于招宝山下之东岳宫。又东岳宫以西,有拦口埠炮台,径对口门,与金鸡、招宝山,互相犄角,现有衢州镇总兵李廷扬带兵驻扎。并于两岸密派火攻水勇船只,凡有可以爬越偷渡之处,亦皆分驻兵勇,排挖暗沟,密布蒺藜,防其水陆并进。并据镇县城乡士民,按户出丁,协同守御。奴才督率宁绍台道鹿泽长、镇海县知县叶坤,坚守县城,镇静以待”(丛刊本《鸦片战争》第4册)。可见,镇海军民对英军的来犯早有思想准备。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裕谦在众人集会时表示,不管形势怎样艰危,决不离开镇海一步,不与英军议和,誓与镇海共存亡。在他的激励下,广大爱国官兵群情激昂,士气高涨。决心与敌死战。 但遗憾的是,大敌当前,浙江提督余步云产生畏惧之心。再加之与裕谦素不相能,积怨较深,难以协同一致对敌。英军还未到来,余步云就建议留条退路,裕谦令其防守招宝山下之东岳宫,他也没有尽职尽责。这种不顾民族利益,斤斤计较于个人恩怨得失的作法,极大地削弱了抗英的力量。 10月8日,英军从定海出发,发起进攻镇海的战役。途经黄牛礁时,英军统帅璞鼎查等人偷偷地到笠山、虎蹲一带侦察地形等情况。9日,英军的舰队进泊镇海口外。10日,天刚放亮,英舰“复仇神”号载兵400余名,在甬江南岸强行登陆,另一艘轮船“弗莱吉森”号则载兵1000余人从一个小港口登陆,两路夹攻金鸡山炮台。总兵谢朝恩率众开炮轰击,奋勇抵抗,被敌人炮火击中,落海牺牲。英军蜂拥而上,清军与敌短兵相接,战斗十分激烈,金鸡山终被侵略者所占。该险要之处失守,对清军战事十分不利。 接着,英舰“威里士厘”号、“伯兰汉”号、“布郎底”号和“摩底士底”号等开炮猛轰招宝山炮台。上午11时左右,招宝山炮垒被毁,防御工事被夷为平地。一股英军在正面招宝山麓登陆,另一股敌人则绕至招宝山后,攀援而上,使清军腹背受敌,形势危急。裕谦亲临前线,在镇海东门督率官兵开炮轰击敌人。这时,余步云离开自己的防守之地,建议裕谦“以保全数百万生灵为词,请遣外委陈志刚前赴夷船上,暂事羁縻”。(丛刊本《鸦片战争》第4册)实际上是想向英军谋求妥协,但被裕谦严词拒绝。随后英军侵犯紧急,余步云“不令兵开炮;夷甫至山麓,攀援欲登,……(余等)遽弃炮台走”(《夷氛闻记》)。这种临阵脱逃,贪生怕死的行径,事后受到清政府的严惩。 不多久,英军从东城缘梯攀登城墙,清军溃乱。裕谦见大势已去,投水殉节。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镇海县丞李向阳,守备王万隆、把总汪宗宾、解天培,外委林庚、吴廷江等。 英军占领镇海后,立即溯甬江而上,进攻宁波。10月13日下午,英舰队抵达宁波城下,侵略军“登岸劫掠,城门洞开,直入无人之境”。(丛刊本《鸦片战争》第4册)。提督余步云、知府邓廷彩等溃逃至上虞。英军兵不血刃,攻占宁波,夺得了大批粮食和物资。 定海、镇海、宁波的相继失守,使清政府浙海战局每况愈下,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