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露梁海战:决定了东北亚三百年政治格局(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驻扎在朝鲜西部顺天(今天全罗南道东南部的顺天附近)一带的小西行长第二军,此时仍有1万多人,在接到撤退命令后,小西决定在光阳湾沿岸上船,向巨济岛集中。但是,十一月十一早晨,第二军登船后甫一出海,便被陈嶙和李舜臣率领的联军水师拦截,多次冲击失败,小西行长派使至陈嶙大营,曰希望用1000首级换陈嶙网开一面,但陈嶙坚决不允,小西军只得回到驻地,并派人向驻扎在泗川的岛津义弘、驻扎在南海(约数十公里外的一处港湾)的对马守(对马岛的日本大名)求援。
    陈嶙,明史上称其“有谋略,善将兵,然所至贪黩,复被劾褫官”。他原本是与刘 廷等人一起统帅陆军的,但是因为当年二月,其部队在路过山海关时发生了骚动事件,他被责问后调来指挥水军,手下的两位副将—陈蚕和邓子龙,也都是步军将领出身,所以,他们能将船队指挥得当,也是殊属不易的事情。此前一段时间,陈嶙部水师在朝鲜西南部和南部沿海巡弋,日军“及见嶙舟师,惧不敢往来海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侵朝日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使得侵朝日军的后勤供应受到了影响。
    在十一月十四日小西行长求和时,陈嶙曾放走了一只小船,船上有8名日军,李舜臣认为,这是小西行长派去求援的部下。至十一月十八日,李舜臣告诉陈嶙:“倭船出去已四日,援兵必将至矣。吾辈当往猫岛等处把截待之。”陈嶙对李舜臣非常敬重,深知李舜臣不会轻易作出重大判断,便与李舜臣共同在露梁津海峡一带设伏:明军的先锋老将邓子龙率军千人在露梁津海峡北侧埋伏,李舜臣则伏兵于南海岛的观音浦,陈嶙率联军主力部署于竹岛及水门洞港湾。露梁津是光阳湾的出口,光阳湾实际上是一处深入半岛南端陆地的海湾,形状口小腹大,海湾纵深约20千米,出口宽度约为三四千米,等于是一个天然的口袋。而中朝联军的设想,便是将日军援军诱入(或驱入)口袋,再封住袋口聚而歼之,邓子龙所部就是扎口袋的那根绳索。
    正如李舜臣所料,那只小船的确是到岛津义弘处求援的。岛津义弘此前已经率第五军主力登船准备回国,只等涨潮后就出发,向巨济岛转进。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后,岛津于十八日夜率军趁夜色向露梁津开进,试图进入光阳湾,解救小西行长。航行途中,岛津船队遇上了宗义智的船队,宗义智有60艘船,两军加起来共有兵力约1万6千人左右,舰船近500艘,此外,陆地上,小西行长所部还有1万多人。而中朝联军一边,约有舰船800艘,兵力约2万。
    十九日丑时(凌晨1~3点),岛津义弘船队大部驶入露梁海峡,向光阳湾深处进发,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
    此时,岛津义弘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中了埋伏,第二个反应就是回撤,因此把守海峡出口的副将邓子龙所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明史记载,“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人跃上朝鲜舟,直前奋击,贼死伤无算。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
    邓子龙,丰城人,明史记载他“貌魁梧,骁捷绝伦”。他用自己不到千余人的兵力和少量船只(史书中仅提到有“三艘巨舰”,应当是福船之类的主力战船),在战场的第一个瞬间—也是战场的关键点—挡住了岛津义弘的船队,居功至伟,战后,他被“赠都督佥事,世荫一子”,而且“庙祀朝鲜”。
    在邓子龙部危急的时刻,陈嶙派陈蚕率军前去增援,把“袋口”彻底扎牢,岛津义弘在回撤无望的情况下,只能作困兽之斗,与明军决一死战。
    此时,中朝水师主力亦已布阵完毕,开始冲击,李舜臣擂鼓首先率船冲击敌船队,陈嶙也随后率船冲入,并命令船只下碇,利用船坚炮利的优势攻击敌军船只,由于明朝战船船身高大坚固,既可以撞击敌舰,又可以居高临下投掷火砖、震天雷,日军受损甚烈,只能尽量躲避。为了吸引远避本船的日军,陈嶙命士兵伏在甲板上,以盾牌蔽体,日军远看以为陈嶙船上的士兵已被鸟铳和弓箭射杀殆尽,便开始围拢过来靠帮跳船,此时明军突然跃起,用长枪将攀爬船帮的日军捅下大海,然后使用前面提到的喷筒喷射日军船只,日船纷纷起火,士卒烧死和溺毙甚多。在朝鲜典籍 《李忠武公行述》 中,有如此记载,“两军突发,左右掩击,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日已明矣。”观音浦是一个更小更浅的海湾,日军进入这里,是想利用船只吃水浅的优势,与明军福船之类的大型船只脱离接触,但是,无形中也进入了兵法中所说的“绝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