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至二年(1466年)四月,明官军镇压广西大藤峡(今广西桂平至武宣之间)瑶、壮各族人民起义的一次战斗。 景泰七年(1456年),广西大藤峡瑶、壮各族人民在瑶族人侯大苟的领导下起义,起义军至数万人,势力迅速发展至广东高州、廉州(今广西合浦)、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并于天顺七年(1463年)攻陷梧州城,远近震动,朝廷惊恐。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明廷以都督赵辅充总兵官、征夷将军,太监卢永等人为监军,韩雍为右佥都御吏;赞理军务,集兵16万于南京,准备大举镇压。韩雍力排分兵广东将起义军全部逼至广西而歼之的主张,提出集兵直捣义军老巢——大藤峡的方略,被赵辅接受,进军广西。入秋,大军至桂林,分兵5路,先破大藤峡外围支撑点修仁(今广西荔浦西南)、荔浦(今广西荔浦)二县,追至力山(今广西蒙山西),斩首7300级,擒1200余人。遂兵进浔州(今广西桂平东南)。韩雍不顾当地豪绅的劝阻,以大藤峡绵延600余里,兵分则力弱,拖延日久则军资难继,无法围困,决意强攻。十一月,官军长驱至大藤峡口,由指挥潘铎负责,分兵扼守各路隘口;总兵欧信率5哨人马自象州、武宣攻大藤峡之北;参将孙震率2哨沿大藤江自水路入峡;韩雍、赵辅、都指挥白全等率8哨兵自桂平、平南攻大藤峡之南。时起义军首领侯大苟等固守桂州横石塘,立栅南山,多置滚木、垒石、标枪、弓弩。十二月初一日,韩雍等率水陆大军分头向大藤峡发起总攻,起义军据险死守。官军拥团牌登山力战,连破石门、林峒、沙田、右营诸寨,焚其寨栅、庐舍、积聚,起义军崩溃。官军伐木开道,直捣横石塘及九层楼等主要据点。起义军在此树栅数重,凭高据守。官军在山下佯攻,诱发石矢滚木,待其石木已尽,缘木攀藤攻上;别遣一支精兵,从小路先登横石塘山寨背后高山,向横石塘山寨发放强弩炮石;起义军腹背受敌,力战不支,山寨遂破。起义军324个山寨被破,侯大苟等782人及家属2178人被俘,3027人战死,余众逃散、坠崖、溺水死者无数。随后,韩雍、赵辅又分兵数路,进攻四处逃散的起义群众。至翌年四月,先后攻破博白(今广西博白)、阳江(今广东阳江)等县营寨多处,派员招抚流民复业,砍断横江大藤,更名大藤峡为“断藤峡”。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攻坚战的典型战例,韩雍、赵辅之所以能够把起义军镇压下去,主要是由于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先集中兵力直捣中坚,后清理流散的战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