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日本著名蒙古史专家和田清评价明初对北元的军事策略时,曾认为它是积极进攻的:“明初国势如此强盛,其经略颇为雄伟,其中关于如何控制北邻的劲敌元朝的残余势力,却是国初各代皇帝最处心积虑的。太祖、太宗(成祖)的方略是:从东、西、南三面进行包围、压制。即首先经略东方的满洲女真族地区,更进而收服东蒙古地方,在这里设置泰宁、福余、朵颜各卫,以切断敌方左翼,隔绝它同朝鲜、女真联系的通道。”但在笔者看来,洪武时期朱元璋很少有如此咄咄逼人的军事攻势、如果说一定要有的话,那么在三至五年主动对北元的两次交兵,大致可以算得上。但要论及这两次出兵是否有统一蒙古兼并沙漠的政治目的,还要详细分析。论及要实现兼并的政治意图,则必然要体现在这两次军事行动上,而实际上朱元璋发动这两次战争与兼并北元统一沙漠无关。 1370年(洪武三年)的作战,朱元璋一开始将打击对象限于扩廓帖木儿,因为他在兰州、定西一带对明朝的西北防务造成很大的威胁。“上以王保保位西北边患,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往征沙漠。上问诸将曰:元主迟留塞外,王保保近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不灭不已。卿等出师当何先?”诸将的意图是集中兵力取元主,获胜后,失国的扩廓可不战而降。但朱元璋以急缓、远近不宜,定下兵分两路:主力由徐达率领,进攻兵力强劲的扩廓帖木儿,偏师由李文忠率领,攻战斗力较弱的元宗室。“忘近而取远,失缓急之宜。吾意欲分兵为二道:一令大将军达出潼关,自安定捣定西以擒王保保;一令副将军李文忠出居庸人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取之必矣。” 战争进程和作战结果史书均有详细的记录,但需要解释的是朱元璋对这次获胜后的态度。北元军主力扩廓帖木部在定西沈儿峪遭到徐达部的沉重打击。“(徐达)大破扩廓兵。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扩廓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一个月后李文忠部也在野狐岭之战中取得大捷。他在进军途中,“时元帝已崩,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文忠谍知之,兼程趋应昌。元嗣君北走,获其嫡子买的立八刺暨后妃宫人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玉册二,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出精骑穷追至北庆州而还。道兴州,擒国公江文清等,降三万七千人。至红罗山,又降杨思祖之众万六千余人。”从歼敌和降敌的人数看,徐达要超出李文忠许多,而且徐达统兵所歼扩廓部多精兵,李文忠所歼元主部多非战人员。因出兵的目的是要消弭扩廓在西北的边患,徐达的胜利无疑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哪怕是在围歼对方主力过程中自己多有损失。但是在朱元璋眼里,“文忠功最!” 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解释为,朱元璋固然需要对北元的军事胜利,但他更看中对北元的政治获胜,借助这次军事胜利通过政治招降手段,达到臣服北元的目的。他颁发平定沙漠诏于天下,并遣使诏谕故元宗室部落臣民:如果倾心来归,他当效法古之帝王,还其旧地,从事生养,华夷无间。数月后,朱元璋遣使遗新元主爱猷识里达腊书,用非常委婉的口气介绍了明朝的优待措施。“君其上顺天道,遣使一来,公私通问,庶几安心牧养于近塞,籍我之威,号令部落,尚可为一邦之主,以奉其宗祀。”至此,朱元璋的初衷依然没有变化。 不过这次大捷,无疑增加了朱元璋、徐达等人对北元的轻敌情绪,这为洪武五年的岭北之战失败埋下了伏笔。1372年(洪武五年)初,徐达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要求再次打击扩廓帖木儿,得到其他重要将领的附和。朱元璋一开始并无此次征战的计划,只是诸将一再请战他才答应派兵出塞。 “徐达曰:今天下大定,广民已安,北虏归附者相继。惟王保保出没边境,今复遁居和林,臣愿鼓率将士以剿绝之。上曰:彼朔漠一穷寇耳,终当绝灭。但今败亡之众远处绝漠,以死自卫,困兽犹斗,况穷寇乎!姑置之。诸将曰: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洪武五年初作战规划的提出,可以概况为三点:第一,由大将提出,以消灭扩廓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第二,朱元璋至此还没有计划要彻底消灭北元在沙漠地区的军政统治。所谓“永清沙漠”只是作战将领的一厢情愿;第三,这是上次取得大捷后轻敌意识的流露。当议论到所需统兵人数时,徐达表示只要带十万就足够了,傲气之态跃然。“五年春正月,上御武楼,与诸将臣筹边。徐达曰:今天下大定,惟王保保遁居和林,出没边境,臣愿率将剿绝之。上曰:卿等必欲征之,须兵几何?达曰:得兵十万足矣。上曰:兵须十五万,分三道以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