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努尔哈赤无奈的辽东小城——宁远(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天命十年三月初三,努尔哈赤率众贝勒大臣告祭了祖父、父亲之陵,然后起程当晚抵虎皮驿,三月初四进入沈阳,后金国一个时代开始了。
    终上所述,明金之间之所以出现近四年之久的平静,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此时正陷入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漩窝中,无暇西顾,他在用极大的气力稳定政权。同时,也由于明朝孙承宗实施了步步推进,渐图恢复的战略,令他不敢轻举枉动。
    二、宁远之战的导火索
    天启皇帝十五岁即位,他非常贪玩,且有一个特别的嗜好,那就是作木匠活。这在百姓之家绝对是件好事,家拥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精通一门手艺,足以养家糊口,甚至可以成为发家至富的本领。可天启帝纯粹是为了玩。百姓家的孩子贪玩大不了少干些家务,但当皇帝的贪玩,后果就严重了,他误的是国家大事。天启帝的贪玩导至他的乳母客氏和大太监魏忠贤的参政,大奸似忠,魏忠贤将天启帝哄得溜溜转,天启帝对魏忠贤几乎是言听计从,非常信赖,魏忠贤则利用皇帝的宠信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排斥忠良,渐渐把持了朝政。一些朝臣们趋炎附势,投靠在魏忠贤门下,结成阉党,成为朝廷中一股重要力量。阉党们对魏忠贤大肆吹捧,纷纷上表请求为魏忠贤加官进爵。
    魏忠贤知道孙承宗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便主动几次讨好孙承宗,但孙承宗不买帐,魏忠贤恼了。一个是皇帝眼中的社稷栋梁,一个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二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孙承宗治辽近四年,辟地百里,徙幕逾七百里,锦州、宁远、大、小凌河等均已恢复,楼船铁骑东巡至广宁,兴师大举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上书请求发兵二十四万,征讨努尔哈赤,皇帝当即批准,要求兵部户部立即将军饷备足,送到关外。魏忠贤的党羽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拖延孙承宗的正当要求。孙承宗事事受其掣肘,至使兴师东进的计划化为了泡影。内阁大臣叶向高和兵部侍郎李帮华建议孙承宗向皇帝进言,惩处魏忠贤。孙承宗从国家利益出发,接受了这一建议,他想借巡视蓟辽军务之机时求见皇上,弹劾并搬倒魏忠贤。魏忠贤得知后吓得魂飞魄散,他跪在天启帝面前哭诉,说孙承宗提师进京是想学吴王刘濞,借清君侧之名以图不轨。天启帝当然不信他的老师会造反,但他又得实在离不开魏忠贤,于是先后下了三道御旨,不接受孙承宗进京的要求,前命令他立即返回驻地。孙承宗无奈,只好服从君命,但样一来,内外两个最重要人物的矛盾公开化了。
    纵观历朝历代,南北司之争,即朝臣(南司)和宦官(北司)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是以南司即朝臣的失败而告终,从秦二世赵高弄权时便是如此,几乎无一例外,为什么,宦官之所以能弄权,后台是皇上。孙承宗和宦官整僵了,倒霉的当然只能是孙承宗。为什么呢?小皇帝对魏忠贤非常信任,有时竟将国事交给魏忠贤处理, 魏忠贤常常 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圣旨,刁难孙承宗。孙承宗明知道这些旨意不是皇上的意思,却无法见到皇上,只好被迫执行,他被魏忠贤挤兑得欲干不能欲罢不忍,被逼无奈之下多次提出辞职,最后终于得到批准回老家高阳去了。
    重臣离疆,阉党得势,魏忠贤将进士出身的阉党高弟任命为经略。高弟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撤关外军,凭山海雄关据守。
    凭关据守的战略并不是高弟的发明,在高弟之前,一直就有人如此主张,最典型的是王在晋。他们这所以这样想,用王在晋离职时说的一句话就可探其究竟:自从有了辽事以来,守边的大将或成为沙场之鬼,或成为缧绁之囚,没有一个善终的,我却得以全身而退,实在是幸运得很。
    王在晋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就在于他凭关据守,而不是搞什么恢复或主动出击。沈阳、辽阳、广宁这些重镇相继被女真攻陷,其它关外小城还在话下吗?凭这些小城固守必败,败则被追究责任,轻者入狱,重者处死,于是为了保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只有凭山海雄关据守了。
    高弟的命令一下,关外军将士无不愕然,孙承宗守辽四年,将关外四十七座城堡都恢复了起来,原来虎狼出没、野狐鬼火的荒弃之地已是一片生机。这是明王朝的一大片大好河山啊,可高弟刚一上任便做出如此荒谬的决定,是可耻的逃跑主义,是国家的罪人。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许多将领的反对。一个名叫金启宗的将领说:“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回关内,已经安定下来的百姓还要再受迁移之苦,已经得到的疆土再次沦丧,关内外还能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退守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