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國後,由於自始至終北方與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脅未曾間斷(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興),而政府卻又因安內的考量不得不採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在這種矛盾的情勢下,既不願亦無法堷養出有特殊領導能力的軍事人才,自然亦大為削弱北宋軍隊的作戰實力。為了彌補上述缺陷,只有在兵員的增加與武器的精益求精方面下工夫。因此,自太祖初即位,即以「魏丕為作坊副使」,負責軍器的監製與改良工作,開始大力推動武器的製作與改良工作。而魏丕為一精於設計的機械人才,据《玉海》記載他所創製的戎器「無不精致」,原先射程只有七百步的床子弩,經過他改良後射程「增至千步」。在他的領導下,北宋的武器改良有了好的開始,也奠定了火藥被大量用於武器製作方面的環境因素。至開寶九年(976)三月,魏丕奉命出任代州剌史,但仍兼領作坊使的工作,太祖並下令「作坊所造兵器每旬(十日)一進(呈),上親閱之,列五庫以貯焉。」九月,又下詔將作坊擴大為南北兩大製造,大量製造鎧甲刀等兵器。不久再增置弓弩院專造弓弩箭鏃,以及南北二造箭庫,大量製造弓箭。由於早在六年前兵部令史馮繼昇即曾向朝廷奉獻「火箭」,故而此時所製弓箭中或許已有上附火藥的火箭。唯据史書所載太祖在滅南唐(開寶八年,975)及太宗在滅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的重要軍事行動中,未見火藥武器之使用。而在太宗三次對契丹人用兵之記錄中,亦未出現使用有炸傷力的火藥武器的記載。因此推知,在太祖時期出現的火藥武器,在太宗時可能尚未被重視。直到真宗即位初期,一則因君臣頗為勵精圖治,於國防建設十分關心;再則自太宗歧溝關之役宋師慘敗後,引來了契丹人連年不斷的入寇,無論是地方政府或邊境軍民皆深受其害。故而激起了軍民強烈的的抗敵意識,大家皆勇於貢獻一己之力以加強國防力量。不斷的有各階層人士向朝廷輸納新式改良武器:如咸平元年六月,御前忠佐石歸宋獻大羽弩箭,箭裁尺餘而所淚甚遠,中鎧則簳去而鏃存,牢不可拔。三年四月,神騎副兵馬使焦偓獻盤鐵槊,重十五斤,令偓試之,馬上往復如飛。 八月,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製火箭、火毬、火蒺藜。 先是,相國寺僧法山,本洺州人,其族百口,悉為戎人所掠。至是,願還俗,隸軍伍以效死力,且獻鐵輪撥,渾重三十三斤,首尾有刃,為馬上格戰具。 五年,知寧化軍劉永錫製手砲以獻,詔沿邊造之以充用。 五年九月戊午,石普言能發火毬、火箭,上召至崇政殿試之,輔臣同觀。 图为宋火箭(模型) 在上述新造武器中,唐福所獻之火箭、火毬、火蒺藜,石普所發之火毬、火箭,皆為利用火藥以傷敵的火藥武器。而此有炸傷力的火藥武器在景德元年 (1004)的對遼之役中開始發揮破敵的功效。如該年十一月,在宋師天雄軍被遼大軍圍困時,幸賴宋將孫全照所訓練的弓弩手以能射穿鐵甲的火箭破敵而使天雄軍不致全軍覆沒,見《續資治通鑑長編》記其經過曰: 景德元年……十一月……天雄軍聞遼師將至,闔城惶遽,王欽若與諸將議分守諸門……既而莫肯守北門者,乃以命(孫)全照……全照素教畜弩手,射人馬,洞徹重甲(能洞徹重甲,以當時的弩箭性能而言,非火箭莫屬),隨所指麾應用無常。於是大開北門下弔橋以待之,遼師……遂南攻德清軍,欽若聞之遣將率精兵追擊,伏兵起斷其後,天雄兵不能進退,全照請於欽若曰: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門不足守,全照請救之,乃引麾下出南門力戰,傷遼伏兵甚眾,天雄兵乃復還,存者什三四。 而澶州之役宋師床子弩所發射致遼統帥達蘭於死的箭,亦極可能是上附火藥的藥箭,見《續資治通鑑長編》記曰: 景德元年冬十月……契丹既陷德清,是日,率眾抵澶州北直犯大陣,圍合三面,輕騎由西北隅突進。李繼隆等整軍成列以禦之,分伏勁弩控扼要害。其統軍順國王達蘭有機勇,所將皆精銳,方為先鋒,異其旗,躬出督戰,威虎軍頭張壞守床子弩,弩潛發,達蘭中額頭,其徒數十輩競前輿曳至寨,是夜,達蘭死,敵大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