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宋金重装武士的较量:身披重铠冲锋的敢死队(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凤凰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此战中,宋军中路步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这种战术运用几乎与顺昌之战时的金军“铁浮图”一模一样。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宋军“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的作战方式与金军“铁浮图”是“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的作战方式雷同,不知是谁抄袭了谁,真是耐人寻味;而且双方也都在利用拒马辅助步兵作战。(金军“铁浮图”“人进一步,移马子<马子即拒马>一步,示不反顾。”引自汪若海的《札子》) 
    陕川战场上宋军与金军作战时,双方采取的战术如此相似,在这种情况下,那一方的统帅、士兵综合素质高,那一方就会获胜。在宋朝绍兴二年的饶风岭之战中,“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而在绍兴四年二月的仙人关杀金坪之战中,“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宋史吴玠吴璘传》所记载的这两次作战宋军一胜一负,这表明在同等的条件下,宋军军只要敢战,也一样有胜利的机会。 
    南宋有类似金军“铁浮图”的重铠甲步兵,那么南宋是否也有类似金军“拐子马”的部队呢? 
    《宋史.岳飞传》记载:“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郾城之战),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所著的《岳飞传》是研究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权威之作。邓广铭先生认为“拐子马的正确解释是左右翼骑兵”,那么,事实的真相是否真的如邓广铭先生所说的这么简单呢? 
    明朝未年,女真人重新崛起建国,史称“后金,”与后金作战过的明将熊廷弼在描述后金军作战的情况称:“奴兵战法,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虽死而后乃复前,莫敢退亡,则锐兵从后杀之,待其冲动我阵,而后锐兵始乘其胜,一一效阿骨打、兀术等行事。”
    明将熊廷弼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后金军作战时有两个特点值得研究,第一点就是“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实际就是先锋,类似于敢死队。任务是冒着敌人的弓矢炮石突入敌人阵地,左冲右突,使敌人预先布置好的阵地处于瘫痪状态。众所周知,古代作战时是非常讲究阵法的。所谓阵法,是指战斗队形。讲究兵器配备长短兼备、步骑协同、攻防结合等等,以能够充分发挥人和武器的整体威力为目的。宋、明两代的军队作战时都很重视布阵,例如南宋名将吴粼针对金军所创造的“叠阵”、明朝将领戚继光作战时更是善于布阵,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内含很多阵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战争上一个精心布置的阵在转瞬之间被“死兵”所摧毁,必然会给对手的物质及心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后金军“锐兵”则相当于预备队,任务是在“死兵”搞乱敌人阵地的基础上乘机出击、扩大战果。“一一效阿骨打、兀术”的后金军,其“死兵”及“锐兵”与邓广铭先生所说的左右翼骑兵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两翼骑兵出击;与邓广铭先生所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后金军的两翼骑兵的作战任务有主有次、并不相同。 
    第二点就是后金军作战时“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后金军“骑双马冲前”的原因,是当一匹马疲惫或伤亡时可以迅速换上另外一匹马,继续冲锋,这种战法就是著名的“副马之制”,“副马”又称“从马”。后金军作战时,不一定仅仅限于“骑双马”,也可以骑三马、甚至四马。而金军作战时与后金军一样也有用副马的习惯。(据《金史突合速传》记载:“突合速从马五(即五匹副马)、沃鲁破宋兵四千于文水。”) 
    金军与后金军一样,在作战时骑双马、三马或者四马冲前时,为了避免众多副马四面散开,必然要把其余副马长长的缰革系在主马,对手在远处看见,可能会产生“贯以韦索,三人为联”的错觉。“三人为联”其实是“三马为联”(或者数匹马联在一起)。这就是金军“拐子马”的真相。金军“拐子马”既然是联在一起的,遭到敢于狙击的宋军时就会吃亏。“拐子马”“既相联合,一马偾,二马皆不能行,坐而待毙。” 
    我认为金军“拐子马”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并非是左右翼夹击,而是其担任敢死队的某一翼,强行突入对方阵地,使敌人预先布置好的阵地处于瘫痪状态。这相当于后金军的“死兵”。宋朝也有类似金军“拐子马”及后金军“死兵”的部队,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宋朝的类似的部队叫“先锋”。宋朝“先锋”的任务也是强行突入对方阵地,使敌人预先布置好的阵地处于瘫痪状态。比较一下金军“拐子马”与宋军的“先锋”,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多相同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