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南宋西北边境的“擎天柱”:赤胆忠心的吴家将(5)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3)不居功自傲,尊重南宋朝廷的。他们根据需要,主动派人前往朝廷汇报情况。甚至应朝廷之召,亲赴都城议事。绍兴五年,时任川陕宣抚副使的吴玠主动请求到朝廷入对,朝廷没有答应。吴玠又奏遣其子来奏边事,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使得宋高宗十分满意,对别的大臣说:“玠比尝请入觐,今又遣其子来奏事,可谓得事君之体。玠握兵在外累年,乃能周慎委曲如此,良可嘉也。”(卷95绍兴五年十一月癸酉条)南宋朝廷两度命令吴璘班师,吴璘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还是从大局出发,执行了朝廷的命令。绍兴十一年九月,吴璘打败金兵后,其统军罕札逃入腊家城,璘组织军队猛攻此城。城将破,传到朝廷命令班师的驿书,于是便无条件地从腊家城班师了。宣抚使胡世将听到这个消息,叹息说:“何不降金字牌,且来世将处耶?”十二年八月,南宋割和尚原、方山原与金,使百战而后得的战略要地拱手交给了金人。绍兴三十二年,他又在积极主动进攻的态势下,接受了朝廷发出的班师命令,西北宋军受到金人追袭而伤亡众多。虽然南宋朝廷出于曲膝投降的决定令人痛心,但是吴璘还是照样执行,曲从了朝廷息兵求和的大局。作为主帅,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实现了作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人生目标。 
    (4)积极克服困难,坚持抗金斗争。吴氏抗金,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军需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吴玠和尚原之战就是因为军粮不继而导致后撤的。据四川都转运使赵开言,应副吴玠军须,绍兴四年总为钱19557000余缗,五年视四年又增4205000余缗。但是,再据制置大使席益绍兴六年的上书,存在稽滞情况。从川蜀水运军粮,时间太慢,也满足不了需求,而陆运则运夫太苦,民人负担过重。后勤跟不上,军队得不到保障,与负责军需的官员难免产生矛盾。为此,绍兴七年二月乙巳,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在陕西河池发行银会子四万七千五百缗,行于鱼关及阶、成、岷、凤、秦等州,岁一易。(一钱银十四万纸,四纸折钱引一千;半钱银十万纸,八纸亦如之。)这个做法,后来延续下去不少时间。吴玠还命部下完成梁、洋废堰的修筑,得到诏书奖谕,胡世将建议以此风厉诸将,究心水利,措置营田。他的这些办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为解决困难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也应该加以肯定。后来,吴璘亲自掌握的军队由吴玠时的七万减少到五万,朝廷利用宋、金和议的时机,又采取了分屯措施。但绍兴后期,宋、金战事一起,负责后勤的王之望顿时又感到压力太大。总而言之,川蜀民力的有限,在很大程度上给吴氏从事的西北抗金斗争造成的困难始终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在艰苦条件下取得抗金斗争的伟大胜利。
    吴氏兄弟在抗金斗争中,以其杰出的表现树立了良好的精神风范。虽然,他们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也有来自于后人不尽合理的贬议,但改变不了他们在历史所应该占有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