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岐沟关之战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博源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北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年),在宋辽战争中,宋举兵三路攻辽,主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溃败,致全线被辽军各个击破的一次重要作战。
    
    高粱河之战后,辽军曾数度越界南下(参见满城之战、雁门之战、瓦桥关之战)。982年,辽景宗去世,辽军即停止南侵。双方处于休战状态。不过在此期间,宋太宗一直在准备二度北伐,以收复幽州,报仇雪耻。986年,宋知雄州(今河北雄县)贺令图等上言,说辽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臣用事,国人怨疾,建议乘此机会,直取幽云。其实这时辽统治集团君臣协和,政治贤明,并不存在什么可乘之机。但赵光义却信以为真,不顾参知政事李至的反对,不顾粮草、军械缺乏、北伐准备不足、开战胜算不多的实际情况,不和宰相商量,即决定对辽用兵,兵分三路,大举北伐。
    是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部署三路进击:东路以曹彬任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崔彦进为副,率兵10余万,由地形平坦开阔的雄、霸(今河北雄县、霸州)地区北进,趋固安(今属河北)、涿州;另以米信为幽州西北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率一部兵力经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并趋涿州。中路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率数万兵自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北趋飞狐(今河北涞源),攻取蔚州(治灵仙,今河北蔚县)。西路以潘美为云、应、朔路行营马步军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率军自代州(今山西代县)越恒山出雁门关,攻取寰(治寰清,今山西朔州东北马邑)、朔、应(今山西应县)、云(治云中,今山西大同)诸州。宋军的战略意图是三路齐发,以东路军自雄、霸地区实施佯动,声言进取幽州(今北京),持重缓行,吸引辽军主力于幽州以南,使其无暇西顾,保障中、西两路攻取山后(今河北太行山、军都山、燕山迤北临近地区)诸州。尔后三路会攻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辽承天太后萧绰闻讯,决定以骑兵之长和平坦广阔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东路军,再移师逐个击破。遂部署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部先趋涿州阻击,继以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军驰援幽州;自与圣宗率精骑数万进抵驼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应援。同时,以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率军进援山后,阻击宋中、西两路军东进。命林牙(官职)勤德守平州(今河北卢龙)海岸,以防宋军由海上袭击侧后。
    三月初,宋军开始进攻。西路军出雁门关西口北上,克寰、朔二州后,转破应州,北取云州;中路军克飞狐,分兵一部围灵丘(今属山西),以大部兵力于飞狐北击败辽援军后,直取蔚州。至四月中旬,西线已攻占山后要地。此时,东路曹彬部亦克固安、涿州。耶律休哥在援军未到之前,避免与宋军争锋;昼出精锐虚张声势,夜遣轻骑袭扰,暗潜部分兵力设伏宋军侧后,断其粮道,疲惫宋军。曹彬10万军占据涿州仅旬余,即迫于粮草不济而退兵。至白沟(今河北新城东南)被太宗传令即止,严令其缘白沟河趋新城,与米信部会合,养精蓄锐,待中、西两路会师,再北进取幽州。曹彬率军抵新城后,由于部众求功心切,未及中、西路会师,即又孤军冒进,往攻涿州。时值酷暑,又遭耶律休哥沿途阻击,推进艰难、迟缓,复抵涿州时,士气已疲乏不堪。这时,萧太后已率军进抵涿州东,与耶律休哥形成对宋军钳击之势。曹彬见势不利,引军冒雨南撤。耶律休哥率精骑驰追。五月初三,于岐沟关大败宋军,曹彬领溃军逃至拒马河,连夜抢涉,慌乱中人马相踏,伤亡甚众。残部退营易水南又被辽军追及,士卒惊遁,被杀数万,余众奔往高阳(今河北高阳东)。
    七月初,辽移师西线,以10万大军实施反攻,连下蔚州、飞狐。宋太宗以东路主力溃败,无法实现合围幽州意图,急令中路军撤守定州,西路军退屯代州。未几,又令西路军出代州掩护云,应、寰、朔四州民众内迁。时辽军已占据寰州,副帅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另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南),阻击辽军,以保民众安全南撤。监军王倪及潘美不纳杨业建议,逼其出雁门直趋朔州出战。及战失利,回师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潘美、王倪已违约先撤。杨业孤军奋战,负伤被俘,绝食而死。至此,宋三路大军皆败,所取州县复失。
    点评:此战,辽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协和,兵强马壮,指挥正确,能在宋军合击的态势形成前集中兵力,把握战机,在平原开阔地带利用己方的骑兵优袭,攻击战斗力已大大削弱的宋军,并敢于勇猛追击,以扩大战果,将宋军各个击破。北宋失败的原因,仍然是昧于知彼和准备不足。辽在萧太后摄政时期,正处于国势强盛的阶段。宋太宗看不到这一切,不愿认真作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未能建立一支拥有众多骑兵的强大军队,并依靠这支军队去摧毁辽军的主力,而只想凭侥幸取胜,以步兵对抗骑兵,其结果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分进合击的战略虽然可行,但宋三路进军,互不协调,主力贸然突前,先遇辽军袭扰,疲于往返,士卒饥乏,后遭合击,而溃不能战,又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的支持,致全线失败。损兵、折将、丧地。“岐沟之蹶,终宋不振”。从此,宋对辽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取战略防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