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与战争―――打破东西方壁垒的千年伟人 大家知道,成吉思汗西征导因于一次东西方的商业冲突:讹答剌城守将海儿汗惨杀蒙古商队,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因此,讹答剌城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首要目标,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它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打破东西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认为,如何正确地分析经商与战争的关系,是能否正确评价成吉思汗的关键。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先生在《翻开看世界历史》一书中曾客观地分析了成吉思汗西征与经商的关系,他说: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且想要同花剌子模沙拉和平相处。但是沙拉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拉不但没有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害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摧毁了花剌子模。”“沙拉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①尼赫鲁先生的这一分析实际上包含了如下几种含意:第一,从成吉思汗的本意讲,当时“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是想在蒙古与花剌子模两个东西方大国之间开辟一条和平商路,保护两国的和平商人,促进双方和平相处;第二,当450名商人被杀死之后,成吉思汗也没有立即选择战争,这说明他和平相处、和平经商的诚意;只是在花剌子模沙杀死其正使、侮辱其副使之后,成吉思汗才不得不选择战争。尼赫鲁先生认为花剌子模的这种做法是 “无理行径”,“是血仇”,实际上是对国与国之间和平交往原则的粗暴践踏;第三,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是为了替商人和使者报“血仇”,这就肯定了成吉思汗打击花剌子模的正义性。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成吉思汗开始西征时具有一定的自卫反击战性质,只是以后才发展为民族征服战争。有一位华裔日籍学者陈舜臣先生在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成吉思汗一族> 中,曾将花剌子模的这种行径称为“古代的恐怖主义”②,我认为这一说法并不过分。 中国学者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说:“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第一次西征“为建立横跨欧亚、空前未有的大蒙古国奠定了基础”;第二次西征即长子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钦察汗国,”“开辟了通往中国的国际交通----钦察道”;每三次西征即旭烈兀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的另一个汗国-----伊儿汗国,“开辟了中国通往波斯的国际交通- ---波斯道。”③法国东方史学家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 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与之相似。”④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即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他认为,“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①。 ----------------------- ①(印度)尼赫鲁:《翻开看世界历史》,蒙古文版,扎布译;乌兰巴托出版社,1987。 ②(华裔日籍)陈舜臣:《成吉思汗一族》;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3。 ③德山:《元代交通史》,北京:远方出版社,1995。 ④(法)格鲁塞:《蒙古帝国史》,第278页;商务印书馆,1994。 —————————————— 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将成吉思汗称为“人类帝王”,他在其著作中说:“虽然当初的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② 1999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的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③韩国著名学者金钟日也说:“大地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家园,这是当今‘全球化’的新概念。然而, ‘全球化’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大统一。”④ 我国著名的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也曾经充分肯定过成吉思汗西征在促进中西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他说:“成吉思汗在开始西征起,便采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驿骑’、‘驿牛’和‘邮人’,把中原原有的驿站系统延伸到西域。一直到他的子孙时代还继续改善和发展这一艰巨事业。”“成吉思汗把东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扫除了,把阻碍经济文化交流的堡垒削平了,于是东西方的交往开始频繁,距离开始缩短了。中国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西方,西方的药品、织造品、天文历法等也输入了中国。”⑤正由于蒙元时期用暴力扫除了亚欧各国之间的此疆彼界,又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驿站系统,于是将几千万平方公里之内的各个部分彼此联系起来了。比如在元朝境内就有陆站、水站、狗站等1383处,拥有驿马44301匹,驿车3937辆,驿船5921条。“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脉络相通,朝令夕至” ⑥。一个使者、商人或旅行者只要能领到帝国发的乘驿牌,就可以在亚欧各地通行无阻,所谓“之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在邻家” ⑦,这种说法并非夸张。 亚欧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直接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使欧洲文化从神学手里解放出来,出现了文艺复兴。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也使它发挥了在中国未曾发挥的巨大作用。恩格斯说:“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⑧并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⑨它对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⑩指南针传入欧洲则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以后才出现了哥伦布等人的远航,使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促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无怪乎有的学者这样说:“成吉思汗这样的天之骄子的诞生,使世界从沉睡中觉醒,东西文化交流促成。 -------------------------- ①(加拿大)斯塔夫里·阿塔斯:《全球通史-----1500年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②(美)哈罗兰姆:《人类的帝王-----成吉思汗传》,台湾,中华书局,1972。 ③转引自《世界种地蒙古人》,2001年第一期。 ④转引自《千年风云第一人》,第23页。 ⑤韩儒林:《论成吉思汗》,《历史研究》,1962年第1期。 ⑥(明)宋濂等:《元史》卷101《兵制四》,第258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6。 ⑦转引自《千年风云第一人》,第9页;待查。 ⑧⑩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⑨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 被<马可波罗游记> 招致哥伦布探险,美洲大陆被发现,欧洲人一度掌握世界霸权,后又美国崛起,日本被美国打败等等。所以,我把成吉思汗诞生可以看作改变世界方向,形成今日世界的诞生。”①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新闻界从“缩小地球”、“沟通欧亚”的角度研究成吉思汗,认为他“冲破了亚欧各国的封闭状态,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是功不可没的英雄和伟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给世界名人排队时,往往将成吉思汗列入中国乃至世界100位名人之列,甚至列为十大名之一,美国的《华盛顿邮报》还曾将成吉思汗评为“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究竟是征服者还是民族英雄?是黄祸制造者,还是千年伟人?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是否西方人的评价都是站在征服者的立场上看问题呢?或者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一种民间游戏,或者是哗众取宠的恶作剧呢?我研究了一下美国<华盛顿邮报> 提出的评价标准和理由,我认为还不能得出以上那些结论。第一,他们提出的世界“千年伟人”的一个标准是“依据由谁缩小了地球为原则”,经过民意测验,多数人集中提到了两个人,一是成吉思汗,一是哥伦布。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为虽然成吉思汗杀人很多,但他与哥伦布一样缩小了地球,而在外交方面却不知比哥伦布胜出多少倍。第二,他建立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东西从太平洋到东欧;南北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比亚利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伊斯兰世界和前苏联占领的地盘都辽阔,冲破了亚欧各国的封闭状态,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第三,《华盛顿邮报》还报导说:他们之所以评选成吉思汗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一千年的头号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从政治、军事、民族心理上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及世界。”那一年,他们还同时评选出第二个一千年最重要的发明,即源于中国的印刷术。他们指出:将印刷术与成吉思汗“这个人和这件事比较一下十分有趣。一个从政治、军事、民族心理上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及世界,一个从科学文化、教育手段、思想观念上深刻地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印刷术改变了历史,同样,成吉思汗也影响了世界。”第四,他们提到,蒙古人后来并没有统治好中国,对欧洲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成吉思汗也并不是一个温顺和蔼的人,也不是思想家与解放者,而是一个残酷的人。那么,他们为什么偏要选择这样一个人为千年伟人呢?他们认为:“他是拉近世界的最伟大的人。”他们指出:“历史并不是圣人、天才和解放者的传说,成吉思汗最完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两个极端集于一身,至今还未找到一位比成吉思更为合适的人选。”③他们将是否“缩小了地球”、 “拉近了世界”当作评价世界风云人物的主要标准,我认为,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 因为成吉思汗曾经大量杀人,而看不到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因为他曾经进行了野蛮的征服战争,而看不到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这实际上都是以偏概全的片面性认识。 本文既介绍了世界各国若干名人、学者对成吉思汗的评论,也概括了本人对成吉思汗评价问题的基本看法,其中难免有以偏概全或挂一漏万之处,敬请学术界的同仁及读者朋友们予以斧正。我认为,正确地评价成吉思汗不仅是史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国内民族团结的需要,是改革开放、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应束之高阁,而应该通过认真研究,尽可能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 ①(日本)饭村镶:《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日译者序及后言,巴图、都固尔扎布译;268页。 ②③《华盛顿邮报》1996年4月19日阿米·伊·斯克维兹报导;转引自《千年风云第一人》,第3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