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瓦岗英雄,出将入相的大唐名将 李勣(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铜雀历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立李治为皇太子,是为后来的唐高宗。他同时任命李勣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既是宰相之任,又专为辅佐太子。太宗对李勣说:“李治刚刚立为太子,正需人辅佐。我将来死去以后,江山就传给李治,而他的品性才能直接关系着天下的黎民百姓,我怎能不重视辅佐之人!现在太子宫事悉数委托给爱卿,望你体谅我的一片苦心,不要嫌官阶太小啊!”不久,太宗宴请李勣,席间他又说:“我想来想去,能够托付太子之人,爱卿是第一人选。爱卿过去不负李密,忠心可鉴,难道以后会辜负我吗?”李勣极为感动,他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鲜血向唐太宗保证,他不会辜负皇上的一片苦心的。因为动了真感情,也因为高兴,李勣多喝了几杯,不知不觉沉入醉乡。唐太宗亲手解下自己的御服,极为爱怜地给李勣盖上,他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忠臣义士而高兴万分。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重,他对李治说:“李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你对他没有什么恩德。我现在找个借口把他打发到地方去,你继位以后就把他调到中央,任命他为丞相。李勣重情重义,一定会为你尽全力的。切切牢记!”接着果真贬李勣为叠州都督。这也可说是唐太宗临死前送给李勣的一份别样的厚礼。
    辅佐高宗 三朝元老再建功
    唐高宗李治继位以后,果真遵照李世民的遗嘱,而且对李勣优待有加。他在短短的几年内依次拜李勣为洛州刺史,尚书左仆射,行宰相之职,册拜司空,可以说作为一个大臣能够得到的职位、荣誉,李勣都得到了。不仅如此,李勣上表请辞仆射之职,高宗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名份仍然参掌朝政;太宗曾命把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画像列入凌烟阁,既示表彰又作永久存念,李世勣当然有份儿,高宗又命加以文字记载,并且亲自为之作序,高宗封禅泰山,又命他为封禅大使;李勣得病,高宗亲往探问;李勣骑马摔伤了脚,高宗把自己的坐骑赠与他;李勣的姐姐早年寡居,一直在家乡居住,皇后亲自临问,赠与衣服锦缎,并且封她为东平郡君……
    李勣乃重情重义之士,如此隆恩加身,使他报效祖国之情愈加炽烈,辅佐高宗之志愈加坚定。在其晚年,又立下了平定高丽的大功。征伐朝鲜半岛,在隋末、唐初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几次兴师动众进行征讨,皆劳民伤财,不胜而还。至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发生内乱,男生、男建兄弟二人相争,男生逃到国内城,向唐朝求援。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勣任辽东道行军总管,即前敌大元帅,全面负责对高丽战事。他领兵两万直奔鸭绿江,男建派他的弟弟男产前来迎战,李勣一战而胜,乘胜追击,强行军200里,直扑平壤城。男建闭门不出,死死困守。李勣与刘仁轨、郝处俊、薛仁贵一起,将平壤城团团围住。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围困,平壤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终被攻克。男建、男产被俘,高丽遂被平定。李勣凯旋以后,至唐太宗昭陵告捷,因为贞观十八年,李勣曾亲随太宗征高丽。此次获胜也可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完成了太宗生前未及完成的一桩心愿。
    第二年,即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沙场老将李勣病了。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他已经76岁了,一辈子四处征讨,为国操劳,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永远、长久地休息了。高宗特意把他弟弟李弼从晋州刺史任上调到长安,改任司卫正卿,以使兄弟二人团圆,并且可以使弟弟照顾哥哥,对晚年的李勣也是一个安慰,因为李勣和他这个弟弟关系最好,但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李勣心中十分明了。他在自己就要告别人世,追随先帝而去的前夜,把李弼叫来说:“我现在身体好一些了,你叫他们办一桌酒席,找些歌舞助兴。”不久,大堂之上安排停当,李勣一边吃酒,一边与合家老小共同欣赏歌舞。宴罢,他不紧不慢地对李弼说:“我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去日不远了,想给你道个别。怕你悲伤,所以故意说身体好转,安排酒乐。你不要哭泣,听我慢慢说。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等人,皆官居宰辅,人丁兴旺,家道殷然。他们也都看重此点,为子孙后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指望他们继续建功立业,光大门楣。可结果又如何呢?房、杜之子背叛皇上,流放岭南;季辅之子,交游非人,也流放岭南,都落个破家败业的结局。究其原因,你以为如何呢?我这几个不肖子孙,我死以后就托付给你,你定要严加防察,有操行不洁,交游非类者,你务必严惩不贷,并且如实奏明圣上,由圣上裁夺。我家后宅人众,姬妾仆人,有子女而自己愿意留在这里的,善待他们,尽量安排一些活计,使他们自食其力,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这也是为他们好;其余人众,悉数放还,一定不要强留,也是还他们自由之身的时候了。我的丧事一定从简,千万不要在我的墓里埋什么金玉宝物,那于我何益!你准备些布匹装裹我的灵车,棺中备些常穿的衣服,只是一定加一套朝服,我追随先帝而去,倘地下有知,先帝招我,我好穿这套朝服见先帝;葬器你就安排五六匹木马、十个木人,依古礼招灵就行,此外什么也不要。这些事情办妥以后,你就把家搬来,一并抚恤后代,这副担子可不轻啊,我既是没有其他办法,也唯有你可以托付。你不必伤痛,赶快出去忙吧,切记照我的吩咐去做,若有违背,就是让我的在天之灵不得安宁,我死也不会瞑目!话说得重了,望你体谅我的良苦用心。你下去吧,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了。”李勣说这些话虽然语调和缓,但他的内心实如狂涛巨澜,几十年戎马生涯宛在眼前,感慨万千。他确实太需要休息了,他已经没有气力再说多余的话。当晚,一代名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耗尽了自己的毕业精力,他一无所遗地把自己的热血和才智奉献给了保家卫国的大业!
    李勣的丧事俭朴而隆重,因为历史不会忘记他,李唐王室对他感激不尽。唐高宗停朝七天,赠与他太尉封号,下令陪葬唐太宗昭陵,赐与皇家冥器,依例于高宗死后配享高宗庙庭。等到出殡的那一天,唐高宗至未央古城,登上城楼遥送李勣的灵车,悲伤痛哭,并亲自设祭。皇太子护送灵车至墓地,满朝文武相随。李勣的坟茔仿照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的旧例,垒山如阴山、铁山、乌德閚山,这些山象征着李勣破突厥,破薛延陀的功勋。如此规格实可见李勣在唐王室心目中的地位。死者长已矣,李世勣在天有灵,也该合眼了。
    忠臣义士 英名海内永驻存
    李勣之死,于满朝文武之中引发了莫大的哀恸,人们自发地缅怀、悼念他,回忆起与他交往的历历情景,都为失去这样一位重情重义的师友,尊长而痛惜不已。
    李勣前后大小数十战,每战获胜,所得金帛赏赐甚丰,他自己从来都不留一个子儿,而是如数赠与手下将士。往上报功,他从来不提自己的名字,总是历数各级将士死命拼战,功劳应该记在他们的账上。而他行军用兵,谋略筹划,多有过人之处,同时虚心听取手下人意见,无论职位多低,只要有只言片语可用,皆褒奖有加,真正做到了从善如流,将士们都乐意在他手下作战。
    由于丰富的人生阅历,李勣与人交往,颇识臧否。他交友、用人不问身份背景,只惟品性与才学是问 。攻破黎阳仓时,前来就食者数以十万计。后来赫赫有名的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等人皆在其中。李勣于人众之中见到他们,凭他的见识与眼光,他料定他们是才华卓异之士,便极为尊敬,把众人引到 他的卧房,彻夜长谈。他们后来果真都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李勣攻下虎牢关,俘获了王世充手下的郑州长史戴胄,他知道戴胄的才能,便把他释放,优待有加,而且向上保荐,戴胄后来也任尚书之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李勣慧眼识人,海内引为美谈。
    李勣生性豁达,开朗,处事凡举大要,不拘小节。开阔的心胸、进取的意志使他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他在75岁高龄时还带兵远征。而他病重之时,若是高宗及太子派人送的药,他二话不说,即取即用。家人心急,有招巫医前来医治的,这在当时也是人之常情,李勣却不许他们进门。他对家人说:“我本山东农夫,适逢乱世,投靠明主,已然滥居富贵,位极人臣,年近八旬,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岂不正应在我身上?人终有一死,又何必乱就庸医,那样无益反害啊!”
    李勣一生最重忠、义二字。王世充被灭以后,李勣故时挚友单雄信被俘,他是要被处死之人。李勣上表给唐高祖李渊,请求免其一死,李渊不许,李勣请以身家性命担保,愿让出自己的所有勋爵官职换单雄信一命,高祖仍然不许。因为单雄信骁勇异常,曾令唐军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李渊一定要处死他。李勣悲痛不堪,临刑前,他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块肉,力劝单雄信吃掉。他说:“你我兄弟一场,现在我不能随你而去,就让我的肉与你一同归土!”雄信死后,李勣收养了他的儿子,待如己出。
    李勣死前嘱托,如在身畔,岂料世事难测。后来武则天当政,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领兵造反,武则天一怒之下,追削徐敬业祖、父官爵,将李勣挖坟剖棺。至徐敬业叛乱被平之后,李勣的后代子孙都受株连,或杀或流放,竟无一个得以保全。李勣倘若在天有灵,重新回想一下自己的临终嘱托,不知是何心情。再往后,武则天下台,唐中宗李显恢复唐朝国号,又给李世勣平反,重修坟墓,复其官爵封号如旧。如此纷纭熙攘,聪睿卓识的李勣生前是预料到呢,抑或并未预料到呢?
    综观李勣一生,他把毕生精力倾注在为李唐而战的戎马生涯。唐代号为名将者,首推李靖、李勣二人。李勣起于草莽而不自贱,位极人臣而不自骄,忠义立身,豁达处事,实是不可多得的义士能臣。天下有幸而出之,太宗有幸而得之。不求功名而功勋卓著,不图富贵而富贵加身。李勣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多姿多彩。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精彩的战例、卓越的战功,更留给后世一个堂堂正正、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形象。壮哉李勣!
    (作者:周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