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708~785年),字清臣。中唐大臣、爱国英烈、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他以书法艺术之超绝闻名古今,是我国人民最钟爱的书法家之一。他为官清正,忠贞刚烈,在招抚叛将李希烈时英勇牺牲。 颜真卿出身书香世家,少年勤学,善文辞,喜书法。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甲科,初任礼泉县尉,累升监察御史。五原郡(在今内蒙古五原县)有冤狱,积案久不能断,他奉命前去审理,很快判断清楚,受到当地人民称颂。迁殿中侍御史,历东都畿采访判官、侍御史、武部员外郎。由于他为官正直,不阿权贵,被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任平原郡(故治在今山东德州陵县)太守。 平原郡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安禄山蓄谋反唐,招兵买马,积草屯粮,颜真卿对此早有察觉。为了防变,真卿以久雨为借口,加固城池,暗集兵丁,贮屯粮食,表面上却佯装无事,与文士饮酒赋诗。安禄山派人侦察平原郡的动静,见状,认为他一介书生,不必在意。天宝十四年(755)冬,安禄山发动叛乱战争。因平原郡不在安军南下大道上,故安禄山只移令颜真卿以平原、博平(今山东聊城)军屯7000人防河津。真卿将计就计,一面派参军驰报长安,一面执安禄山的命令,征募士卒,准备反击叛军。“旬日间募得勇士万余人”。他对这些士卒涕泣陈诉,晓谕众兵奋起抵抗叛军。众人为之感动,齐声拥护。他派人去常山郡(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找从兄、郡太守颜杲卿联络,“约与连兵断禄山归路,以缓其西入之谋”。 安禄山攻下洛阳后,派武将段子光北返,“徇河北诸郡”。到达平原时,被真卿以计擒杀。济南太守李随听闻真卿在平原树起反击叛乱的大旗时,便到平原与他联络。其他如饶阳、河间郡守吏,纷纷据城反或杀死安禄山任命的官属,集于颜真卿的抗敌旗帜下,共推他为盟主,听其指挥。河北十七郡的地方牧守顿时皆背叛安禄山,重归唐朝廷。叛军所能控制的仅有北部的范阳等六个郡县。朝廷闻报,加授真卿户部侍郎。 安禄山得知后方有变,派兵返河北进攻常山郡。因叛军势众,常山郡在十五年(756)正月八日失陷,颜杲卿被俘。颜真卿奋力坚守平原,联络清河、博平兵马5000,六月在堂邑(今山东聊城西北)附近击败叛军二万余,克复魏郡。随之,北海郡太守、平卢游奕使等均与真卿联络,共同抗敌。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帝位,授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肃宗急于收复京城长安,不纳李泌之计,放弃在河北的攻势,将兵力集中于陕,使叛军在河北势力复张,颜真卿远处敌后,孤立无援,只得于至德元年(756)十月弃城撤出,辗转江淮、荆襄等地,于至德二年(757)四月北上到达凤翔(今陕西风翔县)谒见肃宗。肃宗授他宪部尚书,加御史大夫。 颜真卿性格刚直,一身正气。他对国事知无不言,曾多次谏奏朝事,遭到权臣李辅国等人的忌恨,被贬出朝外任蓬州长史。宝应元年(762)肃宗卒,代宗李豫即帝位,颜真卿迁为利州刺史,后被召回朝任户部侍郎,转尚书左丞。广德二年(764)底,代宗自陕州返回京城,真卿奏请先谒五陵、九庙后入宫。宰相元载拒绝他的提议,真卿说:“听与不听在你,言者何罪?但朝廷之事岂能由你一人随心所欲!”从此,元载对他很不满。不久,颜真卿被改为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累进封鲁郡公。元载结党营私,擅权枉法,害怕朝官向皇帝揭发他的罪行,便规定凡百官欲上疏奏事,必须先禀告本司长官,由长官转告宰相,再由宰相转报皇帝。颜真卿不畏元载的权势,挺身站出来反驳他的无理规定,向代宗上疏:“唐太宗勤于听览朝臣奏事以防自己耳目蔽塞,此乃治天下之道也。自天宝以后,李林甫专权,使下情不能上达,以致安史叛军打到了潼关,玄宗还蒙蔽不清,此乃权臣误主。今天下战乱未息,皇帝应广开视听之路。若不让百官直接上疏奏事,则从此人人不敢奏事,皇帝也就只能听到三几个人的话。‘今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纵悔之无及矣!’”①他如此慷慨激昂的为国事直言的精神是实堪赞赏的。后来元载借故将他贬出朝任抚州、湖州刺史。大历十二年(777)三月,元载被杀后,颜真卿被拜为刑部尚书。十四年(779)五月,代宗卒,颜真卿担任礼仪使。德宗即位,杨炎任宰相,专权行事,惧他正直敢言,又将他改为太子少傅,夺了他的实权。杨炎罢相,卢杞入宰,颜真卿仍遭忌恨,被改拜太子太师。 德宗建中三年底(约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反唐,发动了叛乱战争。卢杞为加害颜真卿,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去安抚李希烈,企图借刀杀人。这时,颜真卿已八十余岁,年老体衰,有的同僚或属官劝他向皇帝辞职不去,但他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虽知此去会有性命之忧,毅然领命前往。他到达淮南汝州(今河南临汝)后,对李希烈晓以大义,劝其息兵罢战,让人民免受战祸之苦。李希烈不听劝告,反而要挟颜真卿协助他反唐。建中四年(784)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后称王,有的叛将提议要颜真卿任李希烈的宰相,颜真卿厉色说道:“尔等可知颜杲卿否,是吾兄也。安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②他的威严镇慑了一群叛将,不敢再加劝降。李希烈把颜真卿拘押起来,在他住的院子中挖了一个大坑,声言要坑杀他。颜真卿毫无惧色,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叛乱分子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知自己必死,就写下了遗书,自作墓志和祭文,准备以身殉国。兴元元年(784),唐军征讨李希烈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希烈在失败前夕,派人在颜真卿的住处堆上柴草,泼上油,对颜真卿说:“不能屈节,当自烧。”③真卿毫不迟疑,投身赴火,被人拦住。当年八月三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汝州,终年77岁。 贞元元年(785),李希烈的叛乱被平息,节度使陈仙奇派人护送颜真卿遗体归长安,德宗为他废朝五日,并下诏书称赞他说:“……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④连昏聩的德宗也不得不钦佩颜真卿忠贞不移的爱国精神,追赠他为司徒。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忠臣义士,而且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祖辈三代皆工书法,其母亲写得一手好字,真卿自幼受家学熏陶,热爱书法。他一方面接受家传,一方面学习前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点,初师褚遂良的笔法,后来又接受张旭的指导。经过长期的辛勤磨炼和精心研究,他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颜体”书法。颜体的突出特点是,正楷形体敦厚,方严正大,既端庄雄浑,又给人以浮雕般的立体感;行草则气势开张,自然流畅,雍容大度。一千多年来,颜体书法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和高度赞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有诗赞颜真卿的书法造诣:“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书法评论家说,颜真卿打破了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度,“祛虞世南、褚遂良的媳婿之习”,继承了张旭肥美的笔法,开创了盛唐书法的新面貌,对晚唐以后的书法艺术发展有巨大影响。到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等名家都是学颜体。至当代,颜体书法仍为我国书法爱好者学习、继承的优秀书体之一。 颜真卿留下的书法精品有七十多种,是我国书法宝库中一份宝贵的遗产。其楷书作品以《千福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惟贞家庙碑》等最著名;行草以《刘中使帖》、《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帖》等最佳。此外,他的文章亦写得很好,著有文集《吴兴集》、《卢川集》、《临川集》各10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