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唐德宗的自救:挽救大唐帝国的“罪己大赦诏”(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环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代中国的皇帝们都爱乱认亲戚,明明姓王姓刘,偏偏说自己和姓张的玉皇大帝是一家,美其名曰“天子”。既然是天的儿子,继承了神的基因,自然就不会犯错,所以皇帝们一般从不认错,即使是杀了亲爹的大错。但是,个别皇帝偶尔也会认错,写个检讨书,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诚实,否认自己和玉皇大帝有血缘关系,而是他们被逼到了墙角的自救行为。这种检讨书有个官方的说法--罪己诏。 
    据说历史最早的罪己诏是商朝开国国君商汤同志写的,比较出名的说法是“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那么,罪己诏的作用有多大呢?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一份罪己诏,正是这一份百十号字的检讨书挽救了行将灭亡的大唐帝国。
    故事的主角叫李适,他的曾爷爷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他的爷爷是斩杀杨国忠、收复长安城的唐肃宗李亨,他的母亲是历史上被假冒次数最多的太后--唐代宗睿真沈皇后,算起来他也是出身名人家庭。然而名人家庭的光环却没有带给他多少幸福,相反,他的人生一直被造反者的阴影笼罩着。
    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四月十九日,李适出生于长安的皇宫中。他不仅是父亲的长子,还是爷爷、时为太子的李亨的长孙,而父亲又是爷爷的长子,这意味着他一出生就注定了自己是大唐帝国未来的皇帝。李适的童年正处于唐朝最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当时全国人口一路高涨到六千万,达到了以前朝代从未有过的高峰。
    在这种背景下,李适的童年还是很幸福的。然而,他的人生刚刚踏入青春发育期,少年时代还没走完第一步,公元七五五年,把大唐搅成一锅大汤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那一年他才十四岁。叛军先破潼关,再破长安,仓皇出逃的唐明皇老爷子十分狼狈,走时连自己曾经的最爱梅妃都没带,只带了杨贵妃一个老婆就一路南奔了。当时撇在长安的一干李姓宗室和女眷十分众多,其中就包括李适的生母沈氏。从此,他们一个原本幸福的双亲家庭变成了单亲家庭,再也没能团圆过。
    李适跟着父亲、爷爷一路颠沛,多年间辗转许多地方,直到父亲唐代宗继位,安史之乱还未平息。战火中接受洗礼的李适迅速成长,曾被父亲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同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并肩与史思明父子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并最终取胜。此后他官拜为尚书令,受赐铁券。
    而他的父亲唐代宗也不是省油的灯,巧妙借助宦官之间的矛盾,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李辅国。外乱平定,宦官集团又被压制,唐朝貌似迎来了安史之乱后重新崛起的千载良机,但只是貌似而已。
    大历十四年(公元七七九年)五月,唐代宗病逝,李适以皇太子身份接任皇位,是为唐德宗。初登大宝的李适回想自己失去的母爱、少年时期的颠沛之苦,决心大干一场,重整大唐帝国的雄风。他在政治上实施多项改革,雷厉风行,大有老祖宗唐太宗的风骨。
    然而,这时的唐朝早已阴阳失调多年,是唐明皇、李林辅、杨国忠、安禄山、李辅国等多位破坏天才呕心沥血的结果,一两盒救心丸也就治治标,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李适的措施看似果敢,但也只是下了一两盒救心丸而已。而且,他本人又是个抠门儿鬼,最终导致了他的一片雄心变成了灰心。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和当时地方藩镇势力的膨胀有很大关系。李适对症下药,在政治上做了一些调动作后,把注意力转向了削藩,企图把藩镇头脑--节度使们手里的权力收回到中央。时机很快送上了门。自安史之乱后,地方上的节度使们很多成了土皇帝,渐渐地,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领地传给子孙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连中央都不能干涉。李适决定改掉节度使们的臭毛病,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皇帝。
    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河北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死去,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成德镇的土地和权利。李适一口回绝,坚决要自己任命新的节度使。
    惯例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这次李适收回了成德镇,下次就是山南镇、淄青镇。于是,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几个土皇帝便武装联合起来,和李惟岳一起向朝廷示威。李适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手,于是他采取了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个藩镇之间的矛盾,拉拢幽州节度使等人攻击叛军。
    这一招开始非常好用,先是淄青镇的李正己病死,他的儿子李纳不堪重击,被打得大败。接着挑头的李惟岳集团发生内讧,本人被部将王武俊杀死,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并被德宗任命为新的成德节度使。四路叛军,最后只有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打了一段时间,节度使们渐渐聪明起来,他们之间相互厮杀,等于是在帮了中央政府的大忙,到时候好一个个收拾。
    于是,建中三年(公元七八二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挑头自立为冀王,接着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这几个王深知孤掌难鸣的道理,于是联合起来组成造反集团,一致向唐德宗开战。李适还没有喘口气,汝南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起哄,竟自立为楚帝,公开与大唐决裂。战局由此陡转直下。危急之下,李适开始全国总动员,召集全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先打出头鸟--李希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