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齐·成都·东海诸王专政与禁卫军权 赵王伦被逐,晋惠帝复位,不久西晋政权便为齐王冏所控制。《晋书》卷五九《齐王冏传》:“及王舆废伦,惠帝反正,冏诛讨贼党既毕,率众入洛,顿军通章署,甲士数十万,旌旗器械之盛震于京都。天子就拜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冏于是辅政……以车骑将军何勖领中领军。”虽然握有数十万大军,齐王冏仍然不放松对禁卫军权的控制,以其亲信将领何勖担任中领军。举义诸王中,长沙王乂入洛,“拜抚军大将军、领左军将军。顷之,迁骠骑将军、开府,复本国”,外示优崇,实则剥夺了其对禁卫军权的掌握。河间王顒“进位侍中、太尉”,亦与军政大权无缘。成都王颖则率军返回其根据地邺城,“进位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加黄钺、录尚书事”,亦为优崇之职,与实际朝政无关。[12] 齐王冏之专权及对举义诸王的任命引起他们强烈不满,河间王顒(时已镇长安)与成都王颖等出兵讨冏,长沙王乂“奉乘舆屯南止车门,攻冏,杀之”,自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2](卷四《惠帝纪》,卷五九《长沙王乂传》)。《晋书》卷四《惠帝纪》:太安二年(公元302年)“八月,河间王顒、成都王颖举兵讨长沙王乂,帝以乂为大都督,帅军御之”。十一月“癸亥,东海王越执长沙王乂,幽于金墉城,寻为张方(顒将)所害”。永兴元年(永安元年/公元304年)正月,“以成都王颖为丞相。颖遣从事中郎成夔等以兵五万屯十二城门,殿中宿所忌者,颖皆杀之,以三部兵代宿卫”。三月,“河间王顒表请立成都王颖为太弟”。七月,“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僚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颖……己未,六军败绩于荡阴”。到齐王冏及河间、成都、东海诸王参与政争之时,战争已经波及到黄河南北广大地区,此时军事力量的较量远比禁卫军权的控制为重。尽管如此,禁卫武官的活动及禁卫军权的掌握仍为各派政治势力所关注。河间王顒进攻长沙王乂,其将张方入洛进攻西明门,“乂率中军左右卫击之,方众大败,死者五千余人” [2](卷五九《河间王顒传》),可见中军左右卫仍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禁卫力量。成都王颖挟惠帝至邺,“表罢宿卫兵属相府,更以王官宿卫” [2](卷五九《成都王颖传》),将晋惠帝宿卫兵编入相府,处于其控制之下,而以其王官宿卫,控制着惠帝。在成都王颖进攻长沙王乂之时,“乂固守洛阳,殿中诸将及三部司马疲于战守,密与左卫将军朱默夜收乂别省,逼越为主,启惠帝免乂官”(卷五九《东海王越传》)。禁卫武官因疲于战守而反戈,是长沙王乂丧失权力之重要因素。 “八王之乱”即将结束,东海王越专政时,仍然十分重视对禁卫军权的控制。《晋书》卷五九《东海王越传》: 越自荥阳还洛阳,以太学为府。疑朝臣贰己,乃诬帝舅王延等为乱,遣王景率甲士三千人入宫收延等,付廷尉杀之。越解兖州牧,领司徒。越既与苟晞构怨,又以顷兴事多由殿省,乃奏宿卫有侯爵者皆罢之。时殿中武官并封侯,由是出者略尽,皆泣涕而去。乃以东海国上军将军何伦为右卫将军,王景为左军将军,领国兵数百人宿卫。 显然,入朝之东海王越为了便于在洛阳专政,将朝廷禁卫武官主要是左、右二卫及其所统殿中武官及宿卫兵遣出,而以其王国官兵宿卫,并任命其王国将领何伦、王景分任右卫、左军将军,控制宫殿禁卫大权。在地方,已无任何诸王可与之抗衡,故京城守备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关键仍在控制宫殿禁廷。从这一任命看,似右卫将军地位高于左卫将军。前述赵王伦以其子虔为右卫将军,继领、护军将军之后,而不及左卫将军人选,司马伦死党孙秀为太子右率而不及左率,赵王伦被废事件可见左卫营在宫外、右卫营在宫内,以及右卫将军陈眕诏百僚入殿并勒兵讨成都王颖,都表明当时右卫将军地位高于左卫将军。同理,右军将军也应高于左军将军。但在贾后诛灭杨骏之役中裴頠由右军将军转任左军将军,显然左军将军位高于右军将军。禁卫武官左、右位置之转换,应当从赵王伦执政始。赵王伦以右军将军身份发动政变废杀贾后,在其执政后,便将右卫、右军将军的地位提升,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任命其子为右卫将军而不及左卫将军之事,以后的情形也可按此理解。左卫府可能就在其时移出宫外,而右卫府仍在宫内。右军府也可能同时移入宫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