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国是和闽越国同时成为南越国藩属的,接受过南越的财物。唐蒙手笔比南越大得多,一番恩威并施,夜郎及其附近的小部落纷纷归汉。南越国实际上被孤立起来了。 接着汉武帝又在长安西南开凿昆明池,建造楼船训练水军,准备好攻打南越国的兵力。但这时北方匈奴累犯边关,给汉王朝造成很大威胁,于是刘彻决定先对付匈奴。如此一来,南越国又得以偏安一隅。 匈奴远遁时,汉武帝正值壮年,南越濒临大海,素有出奇珍异宝之名,急于开边敛财的汉武帝不可能放过南越。这段时间,南越国又更换了新主。赵胡在公元前122年病死,年仅40多岁。在汉廷当皇宫侍卫的南越太子赵婴齐得到刘彻许可,返回番禺继承了王位。赵婴齐在南越时,已娶越族女子为妻,生下长子赵建德。后来他入长安一呆十几年,又娶邯郸女稶氏为妻,生子赵兴,成为南越第三代王后,赵婴齐上书汉朝廷,请求立稶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武帝准许了他的请求。有些史学家认为南越国灭亡的祸根,是赵婴齐舍长立幼造成的。这种说法未免太牵强,雄图大略的汉武帝志在一统山河,灭南越的方针早就定下来了,赵婴齐立谁为太子都不可能改变天子的既定方针。 赵婴齐在长安住了那么久,对朝廷意图肯定有所知晓,且清楚地知道区区南越小国根本抗拒不了强盛的汉朝。他立汉妻所生的儿子为太子,显然是向朝廷示意自己恭顺,以求南越继续偏安一段时日。从赵婴齐在长安另娶汉妻,汉武帝准许他舍长立幼,也可看出这极有可能本来就是汉朝廷的意思。 立嗣问题在南越国内部引起很大争议,因为南越是以越人为主,丞相吕嘉等人曾为此一再力谏,但赵婴齐出于长远的考虑坚持己见。 赵婴齐也是个短命王,公元前113年就病死了,于是年轻的赵兴继位当上了南越四代王,(木戮-去掉"戈")氏便成了太后。 太后其人是不是汉武帝的一着棋,现在无从考证。只知赵兴一登上王位,太后就力劝儿子和南越大臣向汉武帝请求内属"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自动放弃南越立国以来一直保持的相对独立的地位。汉武帝也很迅速地派安国少季为使者,谕南越王赵兴和太后到长安朝见天子,仿佛遥相呼应。 不过也有史学家认为太后请求"比内诸侯",主要是汉女入越孤家寡人,大权都落在丞相吕嘉手中,她想借汉朝力量使儿子掌握实权,保住赵氏王室。的确,若南越内属能够顺利进行,赵氏一门肯定是能保住的。汉武帝北击匈奴、东定朝鲜、西平西羌,连年征战处处都要用兵,假如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南越问题,他会乐见其成。那么赵兴便可坐稳王位,不忧家族内斗、自相残杀。 在接到南越王赵兴请求内属的上书后,汉武帝非常高兴地按汉朝例规,给南越高级官吏吕嘉等颁发了官印,并封赵兴之兄赵建德为术阳侯。为了南越顺利内属,刘彻派安国少季率领一个阵容整齐的使团出使南越国,其中有能言善辩的谏大夫终军,参士魏臣等。考虑到吕嘉可能会造反,汉武帝又派了卫尉路博德率领军队驻守在长沙国边郡桂阳郡等候使者的消息。刘彻还命令安国少季在太后和赵兴入朝觐见期间,带着一班使臣留镇番禺,力求南越局面平稳。 但是,汉武帝的这些准备措施并没能压住自命不凡的南越国丞相吕嘉。吕嘉在南越国威望极高,越人信任他远甚于南越新王赵兴。而且吕嘉的宗族中有70多人为官,"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宗室",还与南越国王侯中势力最强的苍梧王赵光有姻亲关系。在吕嘉眼中,南越政权的存亡就是自家的事。他曾拼命反对内属,多次劝谏赵兴,但未能奏效。 吕嘉恨透了太后,广造舆论,说她是中原人,与汉使安国少季有奸情,且不顾赵氏千秋社稷,要把先王遗下的珠宝都献给汉武帝,还说她到长安后就会把南越随员们卖为奴仆,从而引起越人对太后和新王赵兴的愤怨。太后怕吕嘉发动政变,想先发制人杀掉他。于是在宫署中摆设了一场岭南"鸿门宴",以宴请汉使,需朝中众大臣陪饮为名引诱吕嘉入宫。吕嘉感到不便推辞,勉强应邀入宫。为了防备不测,让他的弟弟带着军队等在宫门外。 在宴席上,太后坐北向南,赵兴坐南向北,吕嘉、汉使和众大臣皆坐西向东。酒过半巡,太后突然质问吕嘉:"南越内属于汉,是国家大利,而相不赞成,何故?" 太后的意图是让安国少季凭汉朝符节处死吕嘉。哪知这个安国少季性格懦弱,关键时刻竟犹疑不决,不敢对吕嘉采取行动。吕嘉见情形不对,立即起身离席而去。太后大怒,想用长矛掷杀吕嘉,但被赵兴阻止,宴席不欢而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