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秦朝 >

锋披天下的秦国青铜兵器(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国学园 佚名 参加讨论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扫平了华夏大地上纷争不已的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战国晚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数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铜兵器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但在这个阶段,铜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特别是在秦代,承战国余绪,仍较多使用青铜兵器,并在铜兵器的形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继续有所发展。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战 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答案是否定的,战国晚期铁制兵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尚未为列国所广泛使用、金属工艺也未尽成熟;而此刻,中国青铜古兵器的冶炼铸造技术(包括金属工艺)正处于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颠峰。众所周知,高锡青铜兵刃虽坚硬,但劈砍易折断;秦国的兵器工匠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金属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铜兵的柔韧性。因此,强大的秦军就是凭借这“血色青铜”铸就的金戈铜剑,强弩利矛,灭六国、统一华夏,创造了青铜古兵器最后的强音。 
    一、青铜剑时代的最后颠峰——秦剑 
    秦始皇兵马俑一、二号坑所出土的青铜兵器,最让人着迷的——首先要数锋利坚韧的秦青铜长剑。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劈砍、划拉只是辅助功能而居于其次。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作为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颠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秦式铜剑的不仅长,而且很锋利。一些剑出土时毫无锈蚀,光洁如新,锋刃锐利。经试验,一次尚能划透18层纸。这些剑表面都呈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 
    秦剑剑身特长,剑茎(柄)也相对很长。秦俑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其剑茎长度多在17—20厘米左右。根据秦剑的长度、重量和技击实用功能推测,秦剑多数为双手使用(双手剑在某些时候单手使用亦可);少数剑茎较短者可能是单手剑。 
    关于秦剑,还有两个令世人惊叹的科技奇迹 
    第一个例子是,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第11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把“记忆合金剑”。这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程度超过了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200多年前的秦代俑坑里,不能不使人由衷赞叹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奇迹。 
    第二个例子是,199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内又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公分,剑身上共有8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结构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中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二、装长柄的短剑——青铜铍 
    青铜铍:出土于一号坑T2方三过洞。为长兵器。铍体形似短剑,两侧六面,茎体扁平,后部有孔,用以穿钉固柲。茎与身一次铸成,铍格为附件。铍首长35.45厘米,茎长11.6厘米 
    铍是一种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过去很多出土的铍兵曾被误作短剑。在秦俑坑中发现的多件青铜铍,尽管在制造时间上前后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 
    铍体形似短剑,两侧六面,茎体扁平,后部有孔,用以穿钉固柲。茎与身一次铸成,铍格为附件。 
    秦俑坑出土的青铜铍,铍首长度多为35厘米左右,茎长12厘米左右,铍之木柄(柲)多已腐烂残损,铍身刻有“十五年寺工工”之类铭文,茎上刻有“十六”等字。“十五年”为秦始皇纪年,“寺工”是中央主造兵器的官署机构,铍上最后还刻有实际生产的工匠名字。 
    秦俑坑已发现青铜铍16件,可以订正把过去将铍误视为短剑的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