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西汉中期的边防建设:大规模修筑边塞防御工程(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所谓“塞外列城”,是指汉武帝时期于秦长城以北亦即阴山以北所修筑的边防工程。 
    塞外筑城,始于太初元年(前104年)。据《汉书·武帝纪》,当时匈奴乌(一作詹)师庐单于好杀伐,内部不安。是年五月,匈奴左大都尉欲杀单于而降汉。为接应左大都尉,武帝“遣因杅将军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此城具体地望不详,约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据《汉书·匈奴传》载,太初二年秋,乌师庐单于曾遣骑兵攻打受降城,不能下,乃侵边而去。其后,汉置受降都尉长驻此城,可以推见受降城的规模较大,屯兵亦较多,其作用相当于汉边的前哨阵地以及汉军出征的中转站。
    太初三年,汉武帝在路博德筑居延塞的同时,又“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卢朐”。五原塞位处阴山南麓,系由原来的赵长城与秦长城构成,地当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固阳县一带。徐自为所筑的塞外列城,则是建筑在阴山北麓的蒙古高原之上,又称“光禄塞”、“光禄城”、“武帝外城”等。
    由考古调查得知,徐自为所筑“塞外列城”,实际上是南北两卢朐,山名,地在阿尔泰山南麓某地。道长城。在今内蒙古乌特拉后旗的乌力吉苏木、宝音图苏木、巴彦前达门苏木以及乌特拉中旗的巴音杭盖和乌兰苏木一带,两道长城相距2至30公里,呈不等距的并排排列。而后向东,北面的一道由乌特拉中旗的桑根达来苏木进入达茂旗的红旗牧场,约由百灵庙之北折向东南入武川县西部,与大青山北麓的长城会合;南面的一道则由乌特拉中旗的新呼热苏木进入达茂旗的新宝力格苏木、西河苏本和固阳县北部的边墙壕村,最后到达武川县西部,与大青山北麓的长城会合。在今武川县的哈拉合少和哈拉门独,有三条长城的会合点,似是“出五原塞”的起点。这两道长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北部即东经105度30分--106度之间进入蒙古国境内。据了解,北面的一道延伸至戈壁阿尔泰山脉之中,而南面的一道则于东经102度30分处复入内蒙古境内,至东经102度20分额济纳旗的苏吉诺尔湖东北,与居延塞外的长城遗迹联系在一起2。
    汉武帝把长城修到了匈奴的腹地,其用意不仅仅是为了加强防御纵深,很可能是出于一种向极北地区发展的战略动机。所以,塞外列城在当时对匈奴构成的直接威胁,似较其他边塞为大。因此,就在徐自为完成了塞外列城的构筑不久,匈奴军便大举入侵定襄、云中、五原、朔方,在杀略数千人后退军时,又“行坏光禄所筑亭障。其目的之一,显然是想乘汉军部署未备之机,毁坏塞外长城,由此可见匈奴对这条伸入自己腹地的汉长城的惧怕。
    正是因为塞外列城的战略意义重大,汉朝一直不惜财力、人力,坚守这道防线,直至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因“匈奴不能为边寇”,汉朝这才“罢外城,以休百姓”。
    综上所述,西汉边塞的修筑,不仅积极利用旧有的长城,如秦代的“河上塞”和燕国的“辽东故塞”,而且还新修了复线,其规模远远超过前代。西汉边塞,东起今朝鲜的清川江,西至新疆的罗布泊地区,再加上五原塞外的光禄塞等,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道边塞。
    四、边塞的构成
    汉代的边塞,是一个庞大的国防工程体系。它的构成,并非“长城”一词给人的印象那样,只是接连不断的一条城墙。实际上,这个体系是以垣墙为主体,包括了城障、关隘、墩台、烽堠和粮秣武库等军事设施,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藏等综合功能,并配置有长期驻军守备的线式防御工程整体。这个体系,是以因地制宜、据险置塞为原则而构筑的。所谓因地制宜,一是指巧妙地根据所在地形条件来构筑工事,二是指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选择合适的质材为建筑材料。所谓据险置塞,主要是指利用天险御敌而言。这个体系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城墙、城障、亭燧、烽台及军用道路四个部分。
    (一)城墙
    城墙是组成长城防御体系的主干部分,它是集阻障、防护、据守、观察、隐藏等功能于一身的线式防御建筑物。由考古调查可知,汉边塞之城墙蜿蜒绵亘于山岭、沙漠、草原、绝壁等诸多复杂地形之中,其构筑的材料和方法,则因地形、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段,也互不相同。
    试举数例如下:
    敦煌玉门关附近的西汉长城的最高一段,建在当谷隧以东约300米处。现存城墙系用流沙、散石、红柳或芦苇筑成。这完全是与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相应的,因为这一带没有黄土及石材,只出流沙与小石子,而附近的沼泽地中则生长有芦苇或红柳,于是筑城时便就地取材,以流沙、石子和芦苇等物掺和筑墙、层层上铺,一般每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左右,整个墙体的高度可达数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