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善于在恶劣条件下生存 匈奴并非一战而亡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环球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匈奴曾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这个善于在恶劣条件下生存,且能征善战的民族迅速衰亡,有其特殊而具体的原因。
    由于匈奴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频繁的变动和迁徙使他们无法形成文化积淀,文化非常落后。狭窄的“马背”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进而产生了单调的“马背文化”。有些匈奴贵族开始认识到文化落后的危险性,汉文帝时期,他们曾组织讨论是否吸收汉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但投降匈奴的汉朝宦官中行曰认为,匈奴不能学习汉朝文化,那样将丢掉自己的传统。这一建议最终被匈奴统治者采纳。由于没有“精神家园”,匈奴很容易在遭受大的自然灾害和惨烈战争后,整体迅速衰弱。相比之下,当时的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靠皇权思想和政治教化进行思想统治。在欧洲,罗马文明起到了教化四方的作用,它强有力地维系着欧洲各民族在思想上的联系。匈奴没有固定的文化基础和价值观念,没有稳定的信仰,这使它在根本上非常脆弱。
    匈奴族内部部落林立,当一个部落强大时,总是依靠武力将其它部落征服,进而确立统治地位,这就造成政权严重动荡。当时的东汉政权则依靠固定的道德准则确立了稳定的统治。结果,在汉文帝时期还占优势的匈奴,到汉武帝时就被对手彻底打了一个翻身仗。但匈奴没有吸取教训,进入欧洲后,他们仍想依靠武力击败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文化的影响下,日耳曼文化、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已在欧洲形成。匈奴人强有力的攻击并没有破坏罗马人的文化纽带。
    匈奴人有“马背上的王者”之称,每个战士从儿时就开始进行骑射训练,成为使用长矛的好手和骑射专家。根据历史记载,马镫就是匈奴人发明的,这个不起眼的简单装置,可以让他们在马背上腾出双手来操纵长矛和弓箭。匈奴人的弓在当时也非常先进,是由金属、野兽的筋骨和植物纤维所构成的复合弓,这种弓在相当长时间内远比欧洲人使用的笨重的木质弓轻便灵巧,它使匈奴人可以在马背上向各个方向连续放箭。但是,剽悍的匈奴人没有认识到,如果不对自己现有的技术不断进行改良,就将面临失败的命运。当时,罗马军队和恺撒时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步兵装备有很大变化,全金属表皮的盾牌取代了木制盾牌,防护性增强。罗马步兵从前惯用的重型标枪被一种超轻型标枪替代,这种标枪虽然穿透力稍差,但射程可达五十米。作为西罗马人的盟友,西哥特人在与匈奴人作战时,不断吸收匈奴的战术精华,进而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大量的重装骑兵为核心,战斗时由铁骑冲击敌阵,步兵随后掩杀,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战法使匈奴人吃了大亏。历史证明,正是西哥特人的致命一击,令匈奴人败在欧洲。
    经过在欧洲的长期征战和辗转迁移,匈奴人选定匈牙利草原定居下来,但匈牙利草原相当狭小,据估计只能养活三十万头牲口,根本无法承受大规模放牧;加之被征服民族的供奉颇丰,使匈奴人不用辛苦劳作就可以衣食无缺,匈奴人逐渐改变了游牧的习惯,定居下来,也就慢慢丢失了游牧民族的锐气。由于匈奴人的牧马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扩建步兵以补充骑兵的不足。这就为匈奴在军事上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环球时报》 2005年04月15日 第二十三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