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蔡元培与一个民族的转折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凤凰卫视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而这样的评价,给对中国20世纪的诸多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的蔡元培来说,似乎再平实不过了。
    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的小康之家
    公元1919年5月4日,北平国立北京大学的校园里炸开了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从这里拉开了大幕。就在五四运动发生后不久,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杜威先生造访中国,并在尚未平静的北大度过了他60岁的生日。生日当天,杜威的学生蒋梦麟、胡适等人陪在一旁,与老师一起聆听了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演讲,杜威感动万分。对蔡元培,对这位中国教育界赫赫有名的老友,杜威曾有过惊人的评价,他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而这样的评价,给对中国20世纪的诸多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的蔡元培来说,似乎再平实不过了。
    浙江绍兴府
    前清同治六年丁卯十二月十七日亥时,我生于浙江省山阴县城中笔飞弄故宅
    蔡元培的祖上他是叫做艺山售薪,所谓艺山售薪,就是山里面的林木,一方面种植,一方面就是砍伐下来卖到市场去,那么后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逐渐地就是接触了像钱庄、绸缎庄这些。
    由于生意越做越好,到蔡元培祖父时,蔡家已是令人羡慕的富足人家。眼见着人丁日益兴旺,蔡元培的祖父于是在书圣王羲之居住的戒珠寺不远处,置下了一套房产。
    这里现在叫笔飞弄,蔡元培时代叫笔飞坊,这是一个绍兴的另外一个名人的,一个故事的流传,就是东晋的书圣王羲之,王羲之的故事就是说他有一次书法写完以后兴致很高,然后随手把笔一扔就穿过这个弄,所以这个地方就称为笔飞弄。那么这个蔡元培故居,它这个房子是绍兴典型的一个民居的房子,已经有两三百年这样的历史。
    我祖父营典当业,为当铺经理,遂在笔飞坊自置一房。坐北朝南,有大厅三楹。生我父弟兄七人。
    那么到了蔡元培爷爷的这个时候,因为当时是聚族而居,人口繁衍以后住不下了,住不下以后他爷爷就在后面,我们看到现在的叫第三进,就是盖了五楼五底,什么叫五楼五底,就是个两层楼的,有五间开间的,所以才会叫五楼五底。那么由于蔡元培的父亲是长子长孙,所以他们是分到东边的一楼一底,以示对长房的一种照顾,那么本来按照蔡元培记载当中他们还有一个骑楼,那么由于这个骑楼年代久远了,现在就已经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了,但是主体建筑就是一楼一底,那么蔡元培他就出生在东边那个房间,这个房间就是蔡元培他父母的房间。
    蔡元培出生后,兴高采烈的蔡家人很快就发现,这是个极度安静的孩子。
    就是有一次他家里人把他抱下来,因为楼梯很窄,他还很小抱,结果呢临时下面呼叫有事情了,所以他把蔡元培先生放在楼梯上先让他坐一下,然后那个人忙去了。结果忙了半天忘记掉了,结果呢他就这样静静地坐了老半天,等到那个人记起来以后,赶紧过来,他还坐在那里,这是一次。另外有一次是什么呢?就是他在楼上学习,那么邻居那边有火情了,拼命叫,结果他们一开始忙其他事情,想起蔡元培还在楼上,结果上去他还稳稳地坐在那里看书。
    蔡家的家谱里又添男丁,这在小康之家是件幸福的事,因为蔡元培从小好静喜读书,6岁那年,家里专门为他请来私塾先生,希望他可以不负众望,光耀门楣。
    一八七二年,我始进家塾。塾师是一位周先生,那时候塾中以读书为主要功课,先生坐着,学生立在先生旁,先生先读,学生循声仿读,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高声读起来。
    蔡元培先生从小学习相当地认真。绍兴它是个水乡,水乡特点就是夏天蚊子特别多,那么绍兴人又有喝酒的这么一个习俗,那么喝酒大家知道,是比较招蚊子的,那么这种情况下从蔡元培爷爷的那时候,发明了一个什么东西呢?避蚊的方法。就是利用喝酒的大的酒坛子,因为当时不像现在用瓶装的酒,一大坛子,25公斤的、50公斤的。那么大坛子用完以后,不是空坛子很多的嘛,那么他爷爷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坛子洗干净,晾干以后,然后放在桌子底下,那么穿着长的裤子把脚伸到坛子里面,裤管盖住这个坛口,这样下面蚊子就不能干扰了,因为它叮不了,也进不去。那么蔡元培小时候夏天就用这样方式来避蚊子,因为上面还有扇子可以驱赶一下,下面很麻烦。
    在这间不大的私塾课堂里,周先生开始安排蔡元培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千家诗等等,随后开始详读四书。对于这个爱学习的孩子,蔡家上下,特别是父亲曜山十分欢喜。他暗自琢磨,一定要尽全力供儿子把书读好。然而好景不长,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蔡元培的父亲他就是一个钱庄的一个襄理,就是我们现在讲副经理,那么蔡元培这个父亲,他是相当仁慈很仁厚的一个人,那么很仁厚呢,结果有一年生意很好,他觉得工友们都辛苦了,那么他就自作主张呢,就这些工友们的年终的分红就加多了,结果这件事情呢老板不干了,老板不干了以后呢,最后让他还出来,所以他父亲就是一直心里不痛快。
    一八七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我的父亲去世。父亲去世后,家中并没有积蓄。我们这一房,固然陷入困苦,而不多几年,二叔父,五叔父、七叔父先后失业,即同住一弄的亲戚家也渐渐衰败起来。
    家道中落后,蔡元培不得不放弃家塾,改到距笔飞弄不远的李申甫私塾先生家读书习字。
    那么他自己有记载的。出了门穿过外面那个笔飞弄,当时叫笔飞巷,然后左转过了桥,现在我们叫斜桥,过了桥大约走半里地就是他的先生的家里。
    为了给日后的科举铺平道路,熟练掌握做八股文的方法,蔡元培开始在私塾先生的指导下每日练习起承转合,承题破题,无一次懈怠。
    他在读书上面他很有自己的体会,那么当时他要看一些,我们现在讲叫课外的书,那么老师不让他看,说这个对科举没有好处的,不让他看,但是他还是想看,所以他到哪里去看呢?就到他的六叔那里去看,铭恩,六叔铭恩那里去看,可以说也是蔡元培先生一个启蒙的一个老师。
    我家自六叔以前,祖传无读书登科之人。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因此,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
    他如果事情做错了他的母亲怎么给他教育的呢,就是睡觉之前用竹筱打屁股,那么这里边就是体现了他母亲的一种良苦用心,因为竹筱它这样的打确实很疼的,但是不伤害,就是皮肉之苦但不伤害,那么一定要让他自己承认是错了,保证下次改正了,这是一个方面,严厉的方面。但是又有很慈厚的方面,比如说他要去赶考去了,那么现在知道当时的交通是很不方便的,很早要起来了,那他母亲有时候就整夜不睡,给他准备行装,早上很早就给他起来烧饭,准备路上吃的,然后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把他叫醒,然后边上就很慈爱的看着他吃了饭,然后出去。
    蔡元培后来回忆说,他的品性受母亲影响很大。他说:“母亲一向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么说,我将怎么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所以,受母亲影响,蔡元培一生谨言慎行,性格也格外宽厚。从6岁入家塾时算起,到17岁考取秀才,蔡元培在母亲和家庭的呵护下完成了十年私塾教育,他也用这10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科举之路所需的资本、学识和身心的积累。17岁那年,他考中秀才、21岁中举人,26岁得进士,到28岁,蔡元培已经实现了旧式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登科殿试,成为当朝翰林院的编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旧式士大夫,不想后来竟愤然与清廷决裂,走上了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
    [NextPage]
    少年便是佼佼者
    1894年,蔡元培离开故乡绍兴,由上海乘招商局轮船北上,辗转到了北京。然而,就在他荣升翰林院编修后不久,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身处京城的他开始对民族危机和清廷的腐败有了切身的感受。
    记者:蔡元培是考过举人的,然后参加过殿试的,然后是被点过翰林做过翰林院编修的,是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的旧式的士大夫,应该说他的这一条路还是一帆风顺的。
    嘉宾:对,而且他还是比较年轻的,就在很年轻的时候,28岁嘛就已经进翰林院了,所以他应该在传统的知识人里边算是佼佼者,绝对的佼佼者。
    记者:但是像这样一个,在旧的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上走的这么一帆风顺的人,怎么后来会变成一个激进的革命党人呢?
    嘉宾:那么这个转变应该说就是在翰林院期间,因为在翰林院期间也是戊戌变法的前夕,他开始广泛的接受西学,看了很多书,不管是自然科学的,还是人文的社会科学哲学的,看了很多书。在这时侯他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一个传统的文人转变到一个咱们今天说资产阶级革命家。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蔡元培就曾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列名奏请朝廷,切勿向日本求和,可清廷仍不顾朝野反对,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蔡元培闻听后悲愤交集,他愤怒地谴责当朝统治阶级“疆臣跋扈,政府阘茸,外内狼狈,虚疑恫吓”,从此,对清廷极度失望。此后,正赶上西学东渐的他开始广泛涉猎西学书籍,据他的日记记载,从1894年到1899年间,蔡元培阅读的西方著作多达百余种,其中不仅有外国史地、政治、战史、哲学,还有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希腊的《几何原本》《农学新法》《代数通艺录》《电学入门》等等。那段时间,他对朝廷里康梁等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丝毫不关心,他已经决定了,要返回家乡兴办教育。几个人的反抗起不了多大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素质,他以为,非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不可。
    1895年,蔡元培乞假回乡,显然,他打算在这里,开始他教育救国的梦想。
    当时绍兴有一个相对比较开明的一个乡绅,曾经当过知府徐树兰,那么他办了一个叫绍郡中西学堂,因为当时的绍兴府下属8个县,那么绍郡中西学堂分成一斋、二斋、三斋,那么也就是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那么后来继蔡元培作为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先生,就是当时一斋的,也就是小学生。那么他回来就担任当时的叫总理,就是后来的校长。
    蔡元培人生中的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绍郡中西学堂完成的。绍郡中西学堂是彼时绍兴唯一一所新式学堂。
    一开始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学堂了,新式学堂了,所以已经有像英语这些学科了,但蔡元培先生觉得不够,他觉得当时不是学日本,因为比较近东洋嘛,所以他增加了日语、法语,就是吸收西方的一些,包括日本的先进的一些思想,还开设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像化学、物理、生物这些科。
    尽管这些西学知识还十分粗浅,但在当时却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特别是化学、动植物学等课程的开设,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科学兴趣,也几乎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据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回忆,他第一次在学堂里知道了地圆说,才知道大地不是平的;他也是第一次知道闪电是阴电和阳电撞击的结果而非电神镜子里发出的闪光。他说:“后来,基础物理学又告诉我雨是怎样形成的,于是,巨龙在云端张口喷水的观念只好放弃了。这是我了解科学的开端。”
    嘉宾:那么要开这些课程,必然要把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一些年轻的一些知识分子要引到学校里来,那么于是在绍郡中西学堂就无形当中形成两派了,因为蔡元培先生他主张新学的,那么当然这种有新思想的就团结在他周围了,那么原来那些守旧的,他逐渐就自我的就放逐了,就跟蔡校长蔡总理就不是保持距离了,那么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失落,失落以后怎么办,所以他们有一次就是觉得跟蔡总理去交涉,交涉以后呢,那么蔡元培就跟他们讲我是一视同仁,只要你这个学问对有利于学生的,我都是一视同仁的,那么他们就觉得袒护新派,然后就到学校校董去告状去了,那么毕竟他(徐树兰)尽管是一个开明士绅,但毕竟他这个开明的不能跟蔡元培这样相提并论,于是他就把一个皇帝的上谕,你不要怎么样遵守旧的礼教,等等那些上谕,交给蔡元培,要让他恭录,恭恭敬敬的抄录下来,而且还悬挂在他办公室的上面,那么蔡元培不干了,不干以后他就给校董说了,就说我来这里办教育,如果还是你这一套我来办干什么,我还待在翰林院好了,是不是,所以恕不从命或者叫很难从命了,恕我很难从命,然后他就辞掉,所以这次我称他是人生当中第一次为了坚持原则的辞职,因为后来蔡元培有很多次坚持原则的辞职,那这是第一次。
    辞掉绍郡中西学堂的总理职务,蔡元培只身一人去了杭州,后辗转于上海
    上个世纪初的大上海,十里洋场,龙蛇混杂。蔡元培在应老友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刘葆良之邀短暂襄助校务后,9月,南洋公学特班开课,蔡元培正式受聘为特班总教习,执教南洋公学,在这个混乱开放的大都市里,继续实践着他的教育救国之梦。执教期间,蔡元培的社会活动开始涉足报界、出版界,不仅如此,他还兴办女学,组织成立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校。
    他觉得不仅要培养男性同胞来参加我们这个推翻清王朝的一种革命,还要培养女同胞,而且他后来办爱国女校,爱国学社,这个培养人才的时候他为了就是以身作则,自己穿着当时的一种体操服装然后出操,所以呢当时蔡元培通过办教育为革命培养人才。那么还就是亲自试制炸药,来从事反抗清政府,推翻清政府这样的一种革命的活动,所以我说蔡元培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武装反抗清王朝的一个翰林。
    驻沪期间,蔡元培结交了大量的进步人士,并与爱国学社社员一起,多次在张园举行演说会。他还在《苏报》上写文章,宣扬爱国民主思想,发起拒法、拒俄运动,参与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从事反清革命。1904年,蔡元培组织创建了光复会,并亲任会长。
    记者:在当时候的这个比较激进的革命社团中间,蔡元培的光复会应该说是在激进的社团中间还是更激进一点的一个社团对吧?
    嘉宾:对,他就开始以非常激进的方式来进行革命,而这种激进的今天我们都不可想象,蔡元培还参加组织过暗杀活动。
    记者:暗杀团,如果实际上换成今天的画面,甚至可以把他叫恐怖分子,对吧。当时候好像一些对中国的命运感觉悲观绝望的很多当时的一些先进分子,好像都走上了这一条道路了。
    嘉宾:对,因为也是形势所逼,因为他们看到了不通过这种激进的手段,不足以实现他们的目标,光是呐喊一下不够,所以他们当时很多人其实都是书生,最后走上一个这种非常极端的立场。
    十里洋场、租界林立的大上海此时成了革命志士们的天然庇护地,共同的志向把他们吸引在一起。在引领光复会举行了多次光复运动后,蔡元培结实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上海掌门人,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那段时间,武装反清和发展教育耗费了他几乎全部的精力和体力。而就在此时,绍兴老家里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当时蔡元培因为他要忙于革命的宣传,筹措资金,奔波,所以一直顾不了家,那么让人比较感人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次他刚好出发要去筹款,为什么?因为学校的经费,当时不是在上海办学嘛,学校经费很紧,那么只好家人来说他的儿子阿根病重,那么这里面学校如果没有这款子要倒闭的,那么这个小孩怎么样呢,所以他还是就是嘱咐了家里几句,他毅然就是走上了筹款的路。去了青岛。而他这个儿子就是因为病重,那么医疗条件也不是很好就去世了。
    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是在他乡试中举后家人为他安排的,夫人王昭是绍兴本城的姑娘,娴淑达理,蔡元培在外忙碌,夫人一直谨慎持家。儿子阿根去世后,王夫人伤痛欲绝,不久便郁郁而终。
    夫人去世以后很多人要给他介绍,那么第一蔡元培坚持起码就要过一年,对亡妻是一种纪念,一种怀念。一年以后再谈这个事情,那么等到这个过了以后他就提了几个条件,第一就是那个女子要识字的,认识字的。第二个这个女子要是不缠脚的,天足的,第三他说结婚以后就男子不好娶妾的,第四就是大家如果合不来了,就是可以离婚的。那么当时这样的一种条件,在整个社会就造成了一个轩然大波,
    一年后,经人介绍,蔡元培与杭州女子黄仲玉举办了婚礼。为了通过他的行为移风易俗,婚礼当天,别人闹洞房,他搞演说会。他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几年来对革命的理想和坚持。然而,事实上,自从1903年“苏报案”发生后,中国教育会的政治活动一直遭受打击,革命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蔡元培想到了出国留洋。
    他是1907年到德国留学的,那么留学也是因为他进行了几件革命工作以后后来一直不成功,所以也不太得志,再加上清政府还通缉他,后来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他就去德国留学。
    记者:在德国的哪一个城市?
    嘉宾:他第一年,1907年是去了柏林,在柏林自己可以说半工半读,自己还要兼编一些书,挣点钱,同时学习德语。
    记者:应该说在留学生中间他算年纪大的。
    嘉宾:他年龄非常大了,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才去德国留学的,所以通常人家留学生都是20来岁,他已经是老大了,而且是当年的翰林学士。
    记者:是,放下这个身段不容易。
    嘉宾:非常不容易,而且他没有钱,他就是他说半佣半丐,给别人教点汉语,当时给中国驻,咱们大清王朝驻普鲁士驻德国的这个领事的孩子,他的侄子,有几个小男孩,给他们教汉语,然后通过给商务印刷馆翻译书,挣一些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不容易。但是这点他还是非常坚定,他早就提出来过,就1903、1904年他其实已经下定决心,一定去德国留学。
    嘉宾:他说留学非德国不可。
    记者:为什么呢?他对德国那么向往?
    嘉宾:对,他说世界学术德为尊,他是个学术救国论者,所以他认为呢,其实他有机会去日本,他没有去,而且是公费。他就认为我要去就要去最好的地方,所以他就认定、选定德国,所以他就是不惜自己掏钱,等了又等最后到了40岁了才终于成行。
    [NextPage]
    20世纪初在德国的生活
    从1907年7月抵达德国首都柏林时算起,蔡元培在德国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先后持续了近五个年头。
    嘉宾:他在第一年在柏林呆了一年学习德语,第二年呢就到莱比锡入学了,所以从1908年到1911年他一直在莱比锡读书,当时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之后他就赶紧回来了。
    记者:他在当时德国主修的是哪些专业?
    嘉宾:蔡元培去德国他自己叫游学,游学,他不是留学,为什么呢?因为他第一呢,他不是主修一个什么专业,不是想成为,拿一个学位回来谋生,他不是这个,所以他到莱比锡之后呢首先就到世界史与文明史研究所,这当时是德国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兰普莱西。他自己叫翻译兰普莱西,这位教授是很有远见的一个历史学家,他建立这么一个研究所,那么蔡元培去了以后就投到他的门下,他修的课程主要是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教育学,涉及到各个方面,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是时间上不相冲突,我感兴趣的课我都去听。
    记者:就是像海绵一样的渴望那种知识、吸收知识。
    嘉宾:对,所以我的理解呢他是,不是想做一个专业的哲学,弄一个哲学博士或者史学,
    记者:做某一个专家。
    嘉宾:他不是,绝对不是。他实际上想理解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它的这个来龙去脉。
    记者:实际上他想做一个新时代的一个新的君子型的人格,就是我们过去在孔夫子时代,我们的君子,君子不器,也不是一定要做一个某某家,对不对。全面的修养,知识的全面的吸收,人格的全面的培养,那么你看蔡元培先生到德国去,刚才您介绍这些,给我感觉就是一个新的时代的一个君子人格好像必须这么去游学一下。
    嘉宾: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他的基础教育还是在中国接受的嘛,所以他这种作为一个君子,作为一个学者的话,应该是知识非常广泛,所以他到德国以后他也确实是这样,对很多事情他就非常感兴趣。
    不惑之年跨入德国,蔡元培对自己的需求一清二楚。无论是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总之,只要不冲突的,他都尽力涉猎。因为常听美学、美术史、文学史的演讲,加之被莱比锡的音乐和艺术大环境熏习太深,蔡元培不知不觉地将心力集中在了美学上。那些年,他学过钢琴,提琴,看了大量的话剧和小歌剧,并且在朋友的影响下改成了素食主义者。他还先后五次到欧洲游历,他希望他是个巨大的氧气瓶,可以为将来回国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攒下足够的养分。然而,就在他留学德国的第五个年头,1911年,他的革命挚友孙中山就向已然腐朽的满清帝国扔出了炸弹,为了响应辛亥革命,蔡元培回国了。
    辛亥是我留德的第五年。自丁未到辛亥五年间,差不多年年都有惊人的大事。辛亥八月中旬,忽见德国报纸上载有武汉起义的消息,有一德国朋友问我,这一次的革命是否可以成功?我答必可成功,因为革命党预备已很久了。不久,又接到吴稚晖先生一函,以武汉消息告我,并言或者是一大转机,我辈均当尽力协助。我于是先到柏林,每日总往同学会,与诸同学购报传观,或集资发电,大家都很热烈地希望各省响应就是了。我在柏林住了一个月光景,接陈英士先生电报,催我回国,我就从西伯利亚回来。
    记者:赶回来以后看到的话是有一张照片很有名的,就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当时第一个内阁的主要的成员坐在那儿,有一个照片是吧,正中间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他的右手第一个,就是教育部长蔡元培,左手那边是陆军总长黄兴。一文一武,在他的左右,当时候他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地位?
    嘉宾:因为蔡元培呢他的地位,他是在出国以前,他已经奠定了,他首先从,就从在过去咱们刚才已经说到,他作为翰林学士,那么这个呢已经是地位很高了,那么特别是他后来回到家乡从事办学和组织革命活动,参与同盟会还有一系列等革命活动,这时候他在当地已经影响很大,所以孙中山非常看重他,他们已经有很深的交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而且到德国留学以后他并没有把中国国内的情况就是置之度外,他实际上是非常关心的,一方面在那潜心学习,一方面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情况,他也很多通信、联系了解中国的情况,所以他回来以后呢被任命为教育总长,我想是应该说是众望所归吧。
    1912年元月,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2月,即受孙中山委派,担任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的专使。3月,唐绍仪内阁成立,蔡元培继任教育总长,到7月,他已毅然辞去教育总长职务。
    嘉宾:就是他在短短的教育总长的任内,做了两个事情。一个就是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院,这个体制蔡元培定下来的。第二个刚才讲到的就是教育方针,当时蔡元培提出来是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后来再加上一个劳,所以就是中国的美育这个提出来蔡元培是第一个人,包括介绍了很多像西方的一些美术的作品,等等他自己写了很多的文章,包括拉斐尔等等他写了很多的东西,他就是要希望介绍这些东西从美感教育开始,最后到审美教育,这是蔡元先生对于我们这个民族一个很大的贡献,
    就职教育总长的半年时间里,蔡元培扎扎实实地对彼时的教育界进行了除旧布新、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半年后,因不满袁世凯的专权,蔡元培毅然离开。
    嘉宾:他是一个做事非常讲求就是,我要我的自由,我既然负责这件事情,那么我要按照我的想法来做,所以他在短短的做教育总长的期间,他实际上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就是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一些方针,这些到今天,就是对后来很长时间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后来呢,当然他跟袁世凯实际上是不管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不可能合作的,所以他毅然就辞去了教育总长。
    辞去教育部总长的职务,蔡元培携眷在德国度过了一段清闲的日子。1912年入冬,他进入莱比锡大学文明史与世界史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然而不到一年时间,他的清静日子就被迫宣告结束。1913年,宋教仁遇刺,蔡元培奉召回国参与“二次革命”,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再次携眷去欧洲,在欧战爆发的动荡年月办杂志、出专著,参与旅法学界西南维持会的活动,并且在巴黎开办了华工学校,建立华法教育会,任中方会长。直到1916年10月2日,接到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他才回到祖国。而那封电报的内容正是:请他务必接受请求,就任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