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我们需要经典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当前,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经典”——钱文忠的这句话,昨天上了《钱江晚报》头版头条。
    我想煞风景地跟一句: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经典的时候,就是最不需要经典的时候。
    不是跟钱老师抬杠,是想用我的谬论证明钱老师的正确。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钱老师的“名言”:“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有人据此认为“钱文忠不赞成学《弟子规》”;因此钱文忠觉得很冤枉,他说,我这句话是有上下文的——他由此认为:“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现状”。
    “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按照《弟子规》《三字经》要求的那么样去做人行事呢?
    严格地说,《弟子规》《三字经》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算不上经典,而是通俗读物,包含了一些为人、为学、做事的基本道理,其中很多内容,放在现在,还是有益的,应该提倡的比如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等。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里:有益的,好的,正确的东西,在现实中却不太行得通了,至少是部分地、经常性地行不通了,谁这样做谁吃亏,是被人笑话的冤大头;大家都不按“经典” 为人行事,不正说明没人需要经典吗?“现在是最不需要经典的时候”,是在说现状,是眼前的事实。
    但是,一个国家,或者说社会,处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是令人担忧的,因此,人们——或者说许多个体——最不需要经典的时候,恰恰是社会最需要经典的时候,需要用各种经典(包括亚经典、次经典等)来匡扶人心——钱文忠是表达他的主张,是从长远说,从整体说。
    在生活中,人们对待“经典“、“道理”、”原则”的态度,往往是随机的,在公开场合说话时,表明态度和主张时,都知道要说“正确”的话,做起来,有利害关系时,就那难说了。问题是,一些个人采取“随机”的生活态度,对整个社会而言问题或许不大,但“随机”成为许多人的普遍的生活态度,进而一个社会也“随机”起来,那就有点可怕了,难道说,一个社会朝哪里走,可以是一件不确定、没有把握,也无法掌控的事情?
    历史上各种原因、各种事件造成了文化断裂,传统断裂。但可以从传统中学习有生命力的东西,合适今天的东西,用它来弭和这些分裂在人心里造成的裂痕;但是,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学什么,怎么学,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眼光,需要判断力,因此钱文忠说得对:经典里精华与所谓“糟粕”,让学习者自己去辨别,而不是教育者或教育主管部门先把“糟粕”剔除了,再让孩子学,这样是学不到辨别、判断的能力的。如果连最起码的辨别、判断能力都没有,一个社会又怎么选择、掌控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呢?(戎国强 钱江晚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