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专业人士谈中国茶业如何走向世界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东南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泉州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界泰斗、专家和企业老总。昨日,早报刊发了“两岸茶产业合作”话题的相关人士专访,并就“茶产业如何走向世界”再与诸多人士展开了探讨———□早报记者许侨欣江海苹文/图 
    人物:欧洲食品联盟主任芭芭拉  
    中国茶叶在欧洲大有可为 
    “如今,法国人对优质产品的意识越来越强,高质量的中国茶叶受到茶叶爱好者们的极大推崇,但是还没有为大众所知。中国茶叶应该加大营销力度,多做一些宣传促销活动。”欧洲食品联盟主任、法国人芭芭拉女士如此表示她对中国茶叶的看法。  
    芭芭拉称,茶叶上世纪60年代才在法国大量销售。当时只有超市才有茶叶销售,而特产商店没有。而随着袋装茶的出现,法国茶叶年消费量逐渐增加。1985年,法国开始出现茶叶专卖店,这改变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人们开始觉得喝茶是一种很休闲、很健康的行为。茶叶的销售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她表示,目前法国茶叶年需求量约15000吨,大部分来源于原产地。其中6200吨来自中国,5300吨来自英国和德国,1500吨则来自斯里兰卡。  
    芭芭拉表示,茶叶在法国的消费面并不是很广,一些茶叶公司的主要客户群并不是普通市民。不过,随着近年来“喝茶有利身体健康”的观点得到更多的证实,为了吸引消费者,1995年法国茶叶联盟编辑了一本小册子,对茶叶和主要原产地进行介绍。“这些举措取得不错的效果。”芭芭拉称。  
    芭芭拉同时也传达出这样一个遗憾:中国茶企在法国缺乏宣传。据其介绍,2004年、2005年法国茶叶委员会在巴黎连续举办了非常隆重的茶叶节,在几天的时间里,人们争相涌入会场,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叶公司连续参加了几届活动,也大大提升可他们产品的形象,但是很遗憾这几次活动都没有中国茶企的身影。  
    对于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芭芭拉也给出几点建议。她认为,农残标准是中国茶叶必须攻克的关卡,其实中国茶企还需要研究欧洲人的口味,开发出适合欧洲人饮食习惯的茶产品。  
    人物: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江帆 
    闽台茶业必须寻找新机遇  
    “福建是茶之乡,茶叶是闽台的优势产业,互动性、互补性极强,开展闽台茶产业合作有着极大的潜力和前景。”杨江帆认为,如何在国际茶叶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加强茶业合作,推动闽台茶业共同发展,是闽台茶业亟须共同攻关的问题。  
    杨江帆说,闽台茶业必须寻找新的机遇,携手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茶业在闽台两地都拥有极为广泛的产业基础和合作机缘,可作为试点在“海西”建设中先试先行。  
    建立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就要通过建立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的经济合作机制,实现台湾地区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以及经营理念和福建的人力资源、广大市场相结合,其终极目标就是要打造闽台茶产业之间合作平台,将目前的由闽南安溪乌龙茶产业带、闽东绿茶产业带及闽北武夷岩茶产业带连接成片,并向东主动连接台湾茶区,构建一个范围更广、辐射面更宽的闽台茶业繁荣带,从而充分发挥闽台各自的优势,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提升闽台茶叶市场竞争力,共创品牌,扩大乌龙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双赢。  
    杨江帆提出,建立闽台茶叶共同市场,还需要有一定的原则,比如在布局上要与“海西”战略紧密相连,在切入点上强调科技与文化,在理念上突出和谐和健康,在过程上要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推进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建立。不过,杨江帆认为,闽台茶叶共同市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几种方式来实现,比如通过乌龙茶消费市场体系、区域核心市场体系、品牌支撑体系和利益共享体系等整体建设来得以实现。要以乌龙茶为突破口,拓展国内外乌龙茶的消费市场,以品牌为纽带,依托产业集群强化茶叶区域品牌;以联盟为手段,实现闽台茶产业的利益共享。  
    人物:台湾文化大学校长李天任  
    两岸合作要多构筑平台 
    “海峡两岸的合作,需要构筑平台。比如说多办比赛、多办展览或者进行茶文化展示或陈列。”台湾文化大学校长李天任这样认为。  
    他表示,第一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见证了两岸茶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与蓬勃前景,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中华茶文化在两岸合作与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有了世界级的水平。  
    张天福曾说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真理,传遍五洲永不衰的是茗饮。”李天任表示,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此次茶博会上,许多项目能够签约,就表示海峡两岸都有意愿进行文化的传承和经济上的合作,只有在双方都有意愿的基础上,彼此才能够进一步合作。他希望能借助茶博会的成功召开,两岸进一步拟定许多合作的项目,尤其在人才素质的提升与人才的培养项目上,共同携手为两岸发展的未来多多努力。  
    李天任认为,闽台茶产业合作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背景,福建是茶业资源条件雄厚,台湾茶业以高价值著称,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推广技术。如何更好地合作交流,达到更好的结合?他认为,要更好地进行创新。  
    人物: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诠  
    国饮可借奥运火一把 
    有奥运营销的案例说,日本借助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把日本食品寿司推向了世界。而韩国借助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又把韩国的泡菜销售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直到今天,韩国的泡菜每年都有4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在与早报记者的交流中,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诠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茶叶作为中国国饮可以借机走向世界。  
    冯廷诠认为,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团结、友好,与中国茶道精神所倡导的“和、敬”异曲同工。不过日前传出这样一个消息:祖国大陆茶企业在申请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使用权过程中,没有获得成功,遭遇了尴尬。然而,国际奥组委和可口可乐公司却为台北奥组委和台湾省的茶企业破了一次例。双方达成了变通协议,台湾省茶叶企业可以使用台北奥组委专有标识销售自己的产品。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冯廷诠称。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大多茶企规模小,实力有限,想挤入奥运会各级赞助行列显然是不切实际。“赞助商的途径被堵死了,茶企业还是可以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企业别出心裁争取最好的品牌推广效果。”  
    冯廷诠说的是,茶产业可以走“非”奥运营销的路线。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年11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人文奥运,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中就把包括永春佛手在内的几个茶种评为“申奥第一茶”。据其透露,在北京奥运会举行期间,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申奥第一茶”茶叶将被赠予各国奥运代表团成员,以此扩大中国茶叶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到一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北京。这期间茶企业如果能够围绕奥运,在北京策划当地茶的推广活动,借用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必将获得极大营销上的成功。”冯廷诠表示。作者:许侨欣 江海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