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释比:羌文化的灵魂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民俗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祭山会”上,老释比在念经
    在羌族社会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群,他们被称为“释比”、“许”、“释古”等,在汉语里被称为“端公”。他们是羌族传统社会中不脱离生产的宗教教士或祭司。在羌族人的生活中,释比是掌握宗教经典,沟通神、人、鬼之间关系,熟记民族历史文化和科技、医学、艺术、音乐、舞蹈等丰富知识的人物,在民众中备受尊崇。释比文化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想、民间文学、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医药医疗等内容,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禹或是羌族的第一位巫师
    英国学者罗伯特·玛格塔认为:“医学起源于巫术和宗教活动。原始社会的舞蹈形式通常是其复杂仪式的一部分,超自然力量就产生于其中。”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原始形态下人类信仰的初始结构。岷江上游羌族释比的主要身份,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羌族释比承担着3种角色:巫师、巫医和舞蹈家。
    释比文化是古老的羌民族遗留至今的一大奇特的原始宗教文化。释比既是羌族宗教仪式的执行者和通晓羌族历史传说的说唱艺人,又是羌族社会的精神支柱与羌族文化的传承者。在羌族日常生活中,释比是普通农民,住在家中,下田劳作。但是当他们受邀外出,戴上法帽,穿起法衣,拿起法器作法事时,就是羌人眼中的“神”或巫师。
    释比是羌族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羌族历史的缩影。著名神话学家袁珂曾言:假如“禹兴于西羌”、“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这类传说有某些根据,那么传说中的禹就可能是羌族中第一个酋长和巫师。袁珂进一步认为,释比作法的时候“多效禹步”,即仪式过程中,一边唱经典,一边以禹步舞蹈来请神灵,这更加说明了禹可能就是古羌酋长兼巫师。
    在羌族释比浩瀚的经典中,有一些关于释比产生的神话史诗。在《木姐珠与斗安珠》诗篇中,释比最早是由天神阿爸木比塔派往凡间的。释比阿爸木纳原是天神家中专职的卜师兼祭司,专门为天神测算吉凶祸福。后来阿爸木比塔的三女儿木姐珠执意嫁到凡间,与羌族男子斗安珠成亲。他们成亲后,正值凡间妖魔鬼怪肆意妄为,瘟疫流行,木姐珠生病结疮,痛苦万分。于是她向父神阿爸木比塔求助,阿爸木比塔便派阿爸木纳下凡,帮助人们占吉凶、卜祸福,治病消灾,解秽驱邪。从此,阿爸木纳就成了凡间的第一个释比。
    “分散性社会”中释比的社会凝聚功能
    但在羌族社会中,大到全村寨的祭山、还愿,小到每家每户的婚丧事定日子、卜葬地、安神、祛解、看水碗、招魂、除秽等,都少不了释比主持。
    释比不只是巫师,他们同时还承担羌族“分散性社会”中凝聚社会的角色。
    羌族社会是一种“分散性社会”。《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羌人“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学者王明珂将之解读为:“这正说明了羌人是在分裂性社会结构下的游牧人群。在这样的游牧人群中,聚散有弹性的社会结构是他们生态适应的一部分,各分支群体间的敌对是此社会特性之一。”羌族社会的分散性有多种表现。比如,各羌寨的语言差异性非常大,互相之间交流困难。又如,在几乎所有关于村寨的历史传说中,都是强调家族式起源,即一个家庭或几兄弟就是村寨最早的拓荒者,这一家庭、村寨是独立的,与社会(即其他家庭、村寨)没有任何关联。
    释比的出现,解决了“分散性社会”中的诸多问题。他是村民道德的指引者,日常社会生活行为的楷模,更是政治学意义上的领导人。
    对于长期生活在重峦叠嶂的山谷地带、分布零散的羌人而言,释比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在羌族“分散性社会”中维系社会的认同。人们信任释比的权威,共同参与释比主持的仪式,这种信仰上的统一,有助于人们团结起来并强化他们对羌人群体的自觉认同。“还愿会”、“祭山会”等强化性仪式,功效也正在于此。这类仪式中包含的那些戏剧情节,描述各村寨共同具有的历史事件。对于一个个分散的村寨而言,释比的存在和释比主持的各种仪式,无疑促进了羌族社会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解决了社会的“分散化”问题。
    一位释比的诞生
    在羌族地区,近代释比的传承主要是以师徒的形式完成的。一位合格释比的成长过程十分漫长,短则3年,长则9年。学习的仪轨也十分严格,比如“盖卦”。盖卦或曰解卦、酬师,是徒弟学成释比后所举行的毕业考试。主考官是远近闻名的数十位释比,考试内容有抽背经段和表演“法术”。其中“法术”表演要求最为严格。其一为请“毒药王”仪式。毒药王外形为一皮包,内装各种飞禽走兽的羽、骨。仪式开始,释比念经,应考者背毒药王皮包击鼓前行,并要设法使旁人能明显听到包内有怪声耳语。及至谢师盖卦地点,呼请各寨尊神仪式完毕后开坛饮酒。此时须请毒药王先饮,即将酒杆竖直,下端插于酒坛内,上端插于毒药王皮包开口处,并要使旁人能看见坛中咂酒逐渐减少。其二,学徒须以一刀自右颊插于口中,然后再以一针插入左颊,针头悬一杉木小旗,至仪式结束,应试者如能保证滴血不流,才算成功通过。
    2005年8月,在四川汶川龙溪乡阿尔寨,释比马永清向笔者讲述他成为一位释比的过程。
    “我36岁开始师从马成林学习下坛释比。”他开门见山口述起一个村支书的“释比”之路。从1974年到2002年,马永清担任阿尔村村支书。1990年,对于67岁的马成林而言,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该找一位称心如意的年轻人来传承释比法术了。自家亲戚、晚辈马永清被他列为首选对象。马成林觉得马永清已担任了16年村支书,为人正直善良,相对其他年轻人更有文化,办事也公道稳妥。这一年的5月,马永清赠送一只活公鸡作为拜师礼后,马成林收下了这位徒弟。
    “我们上课的地点就在我家房顶。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来,师父就来了。一般是上午教,下午大家都要去种地。”由于释比有经无文、有经无书,与其他释比的师传一样,马成林对马永清的传学也全仗口传心授。马永清习法的主要途径是随师作法,实地见习。“第一年,我主要是习诵经典和基本仪礼。经文由马成林口念,我复念。到了下午或晚上,我经常在山上找一个僻静的地点背诵当天学到的经文。仪式由他做一遍,我复做或将白天他作法时的动作学做一遍。”第二年,马成林传授作法时打羊皮鼓的舞蹈、作法的手舞足蹈、为人驱疫解难时诵念的经咒。经过数年的学习后,在一片神树林前,马永清参加了由师父主持的“盖卦”,从大段大段地完整背咏经书到巫术作法,马永清一一应付自如,一个合格的释比诞生了。
    深夜见证“踩红铧”
    2006年2月25日,在汶川龙溪沟巴夺寨余永清的帮助下,夕格寨的老释比杨贵生义务为我们完整演示一场羌巫医中的“踩红铧”。黑夜笼罩着整个村寨。或明或暗的火塘边,杨贵生的大儿子把一大堆脱粒后晒干的玉米棒子放入篝火中,一阵呛人的烟雾从铁三足架下猛然升起。祖传的神龛前,杨贵生正做着必要的准备工作。他找来几枝松柏、一叠厚厚的纸钱以及三支香。恭恭敬敬地点烧地上堆放的松柏枝后,杨贵生就着松柏枝上的火苗点燃手中的香。
    手持香火的扬贵生,低头站立着,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老人跪下来,表情严肃地叩了三个响头,起身,将香插在神龛里的香炉中。再将纸钱在松柏枝上点燃,并再次跪地,边击打古罄边念咒。敬神与请神仪式完毕,杨贵生回到火塘边,右手持一支点燃的香,左手端着一碗清水,后将香灰撒入水中,一面口念经咒,一面仔细观察着水面的变化。“他是在‘水卜’,看今晚的‘踩红铧’能不能做。”余永清小声解释道。依羌族释比的观念,判断事物成因、变化,人生吉凶祸福,只有运用表达神意的占卜问卦的方法,求得神的指令,才能决断。然后,依据占卜的结果请神佑福,进行法事。不一会儿,轻松与略带笑意的表情浮现在杨贵生的脸庞,看得出,“水卜”的结果让他很放心。他又拿了些纸钱,在火塘上点燃,将燃烧的纸钱全部撒于火塘之中。
    杨贵生起身,从墙角拿出一铁铧头,将之放入火塘中烧灼。他的儿子又拿来些干柴,加入篝火中。火塘中的火更大了。杨贵生边吸兰花烟,边与同伴聊着天,一脸轻松自如。半个小时过去了,当他用一根铁棍将铧头从火中套取出来时,原来乌黑的铁铧已变得通红发亮。杨贵生站起身来,又短暂念了会经咒,突然,他将烧红的铁铧举到嘴边,伸出舌头,在铁铧上飞快地舔了一下,“嗞嗞嗞”的声响从嘴边传了出来。他脱下布鞋,又抬起一条腿,用脚在铁铧上来回踩踏。我看得心惊肉跳,他却面无惧色,神态自如。
    羌族学者余耀明对“踩红铧”曾有文记曰:“病人肚痛心痛或腹部肿胀,一般要请释比作法。释比届时将一只铁铧置于火塘中烧红后,以舌舔之。再用赤脚踩踏铁铧三次,旋即将脚掌踏于患者病灶部位,如此反复几次。或以舌舔过之铧淬水让病人喝下,据称事后多有见效。”可见“踩红铧”这一法事,为羌族下坛释比为人们治病疗伤的常用手段之一。
    商业社会影响下的释比
    在羌族地区,人们一般将释比分为上、中、下三等,近来也有按释比在传统仪式上所戴法冠的颜色分为黄、白、黑三种。这些不同的释比,其功能也有些许不同。如果说上坛(和中坛)释比是“与天神沟通的圣人”,那么下坛释比就是“与魔鬼打交道的勇士”。
    这一区分还体现在对不同等级释比的权力的区分。举凡全村寨的祭山、还愿,一般都只能由上坛释比主持。而2005年8月11日,在汶川龙溪乡阿尔村“祭山会”的排演中,是上、下坛释比共同参与。这在当时便引起了一些异议。不过,这一事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时下释比文化流于皮表时,下坛释比与上坛释比之间的权力界线可能会因之模糊化。本来上坛释比与侧重消灾去疾、驱魔送鬼的下坛释比在仪轨上完全不同,它向下坛释比的靠近几乎不可能。但在现代商业经济的大潮中,下坛释比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法术,更具有强烈的舞台表演的效果,更能吸引猎奇者的眼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