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周畅 笔者多年在外,最近回湖北老家竹溪县,想看看鄂西古老的剧种山二黄。然而这个愿望未能很好实现,仅只听老艺人唱了几个片段而已。 山二黄约形成于清代乾隆中叶。其角色分为净、末、生、旦、丑等十个行当,表演强调唱文戏要有武戏的功底,唱武戏要有文戏的做派等,曾在郧阳地区广泛流行。老辈人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上自官绅富豪,下至平民学童,都以学山二黄为荣,唱山二黄为乐。”艺人们有时一天要演上好几场。 可如今,繁盛已久的山二黄虽然尚未销声匿迹,却也已是典型的濒危剧种。曾经辉煌的湖北山二黄剧团,亦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唯一团”,而且其生存非常艰难。山二黄的窘境,其实也是不少濒危剧种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来,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甚高。而一些曾经颇为流行的古老剧种,显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故而抢救和保护诸如山二黄之类的濒危剧种,亦应是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那么,怎样保护好这类剧种呢?从山二黄剧种来看,我认为至少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解决好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费问题。笔者在走访中看到,现存唯一的山二黄剧团,场地破败逼仄,设备陈旧不堪,演出的行头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家什。要改变此种状况,首先是政府和社会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当然剧团在启动之后,也要设法开拓演出市场,逐渐走上以演出养活剧团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是解决好其后继乏人问题。山二黄一老艺人说:“山二黄演全场戏要十个行当齐全,而现在有的行当已后继乏人。由于角色配不齐,多少年了,即使能上台唱戏,也只能唱唱折子戏。”近年不少地方以政府名义,命名了一些传统艺术的传承人,但传给谁和由谁来再传承,都并未很好解决。所以,应采取民间自愿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等措施,来确定和培育此类剧种的后来人。 三是解决好其剧本更新问题。现在有些濒危剧种,即使尚能演出,其剧目也多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经典。保留老经典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这很难使其获得新鲜血液,争取到更多观众。而要为这样的剧种提供新剧本,就需要采取“官养”此类专业剧作家的政策,让那些在推行“断奶”改革中风流云散的剧作家们归队创作。 当然,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需要努力构建让此类戏曲能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比如,民间要强化濒危剧种在当地的口传心授,政府和媒体应加强相关宣传,乃至举办一些推介和组织免费观赏之类的活动,以扩大此类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 (责任编辑:admin) |